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2010-09-07 23:40:00)
标签:

旅游

摄影

图片

襄樊

习家池

风景

花卉

再力花

梭鱼草

萱草

分类: 身边秀色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一)

    习家池,位于襄阳城南约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6年)。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色苍翠,流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幽静。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

    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在宅前筑堤修池,引入白马泉的水,池中垒起钓鱼台,列植松竹。后人称之为“习家池”,历代滤加修建。南宋尹焕重修时规模已相当可观。明正德时荆南兵巡副使聂贤,亦曾在池中筑台建亭。清道光五年,知府周凯在大池东修二小池;同治时知府方大秒提名为“溅珠”和“半规”。唐代,习家池是孟浩然、皮日休等著名文学家经常来游历的地方。皮日休还有一首著名的《习池晨起》,赞美了习家池的妙处:“清曙萧森载酒来,凉风相引绕亭台。数声翡翠背人去,一番芙蓉含日开。茭叶深深埋钓艇,鱼儿漾漾逐流怀。竹屏风下登山屐,十宿高阳忘却回。”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二)

    因为登山,近二年光顾此地比较频繁,亲眼看到了一个正在慢慢修复扩建中的习家池。

    习家池作为中国唯一一处从东汉开始修建并使用和保存至今、历史最为悠久的私家园林,可以说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的鼻祖,期待能再现其昔日美丽的历史风貌。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三)

   8月上旬,与家人、朋友又一起专程游了习家池,拍了几张夏季,应该算是初秋的习家池风光。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四)这是冬季的习家池。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五)冬季少了绿意,但水面更宁静。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五)很古老的大树,有枯木逢春的感觉。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六)冬季,树下水池里的倒影。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七)新修建的习家祠堂。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八)祠堂的侧面墙一角。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九)后花园的小桥,冬天时没水,现在里面水里静静地开放着睡莲。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十)小池塘的一角。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十一)莲与荷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十二)再力花

    再力花:竹芋科。

    别名;水竹芋,水莲蕉,塔利亚。

  

    多年生挺水草本。叶卵状披针形,浅灰蓝色,边缘紫色,长50cm,宽25cm。复总状花序,花小,紫堇色。全株附有白粉。温带地区是一种优秀的温室花卉,花柄可高达2米以上。近年新引入我国的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挺水花卉,为纪念德国植物学家约翰尼·赛尔而得此名。包括12个生于沼泽地的种。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十三)来张特写,还是挺漂亮的。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十四)

此花株形美观洒脱,叶色翠绿可爱,是水景绿化的上品花卉。或作盆栽观赏。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十五)

    梭鱼草又称北美梭鱼草,科名为雨久花科,属名为梭鱼草属。

    原产北美,现我国都有分布。梭鱼草的生长习性为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常栽于浅水池或塘边,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18-35℃,18℃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停止生长,冬季必须进行越冬处理。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十六)

    梭鱼草叶色翠绿,花色迷人,花期较长,可用于家庭盆栽、池栽,也可广泛用于园林美化,栽植于河道两侧、池塘四周、人工湿地,与千屈菜花叶芦竹水葱再力花等相间种植,每到花开时节,串串紫花在片片绿叶的映衬下,别有一番情趣。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十七)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十八)玉簪 [百合科] [玉簪属]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十九)

    形态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有粗大的根状茎和多数须根。叶基生,宽大,卵形至心状卵形,弧状脉,叶缘波状,绿色,有光泽。夏天花梗自叶丛抽出,顶生总状花序,花白色,管状漏斗形,有芳香。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二十)萱草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二十一)

    萱草是萱草科萱草属植物。

    别名众多,有“金针”、“黄花菜”、“忘忧草”、“宜男草”、“疗愁”、“鹿箭”等名。当食用时,多被称为“金针”。原产于中国、西伯利亚、日本和东南亚。其叶形为扁平状的长线型,与地下茎有微量的毒,不可直接食用。花形则是于开花期会长出细长绿色的开花枝,花色橙黄、花柄很长、呈为像百合花一样的筒状。结出来的果子有翅。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二十二)

萱草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二十三)


习家池小景及花卉
(二十四)萱草·医药典故

明·高启《萱草》

    萱草,俗称黄花菜,它不仅是名花佳卉,也是佳肴良蔬,自古以来就为历代诗人所吟咏。在历史文献中,不仅留下许多明诗佳作,而且还有动有的传说。

  相传,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起义前家境贫寒,又身染疾病,全身浮肿,不得不以乞食度日。

  一日,有位姓黄妇人蒸些萱草花,送给陈胜地。陈胜饥寒交迫,见萱草花香气扑鼻,便狼吞虎咽,吃完后赞不绝口:“好吃,好吃!”不久陈胜地发现自己身体舒坦多了,浮肿渐渐消退了。

  陈胜称王之后,感激黄母恩情,将她请进宫迁盛宴之中,陈胜地对无数佳肴珍馐毫无食欲。黄母见状,又蒸来萱草花,陈胜端起碗,谁知更难咽下,连说:“味不及当年。”黄母说道:“饥饿之时,萱草无异与山珍海味,吃腻了鱼肉之后,萱草堪似良药苦口。”陈胜地听后羞得跪地而拜。因此,萱草又称“忘忧草”,萱草治病也流传开来。

  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萱草根对血吸虫、结核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中医认为:萱草根具有利水,凉血之功。主治水肿、小便不利、淋浊、带下、黄疸、衄血、便血、崩漏、乳痈、男妇腰痛等症。内服煎汤10—15g;外用捣敷。《本草求真》谓:“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对其药用功效,后人有歌诀:

  萱草甘寒归心脾,黄疸水肿又瘰疬,

  淋浊带下衄便血,崩漏乳痈小便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