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文化博客 |
分类: 平民生活 |
我在乡政府门卫室里办公……
赵国勤/文
我把文化站办公室从老乡政府木楼搬到新乡政府大楼门卫室里已经两年了,文化站只有我一员“大帅”,牌子挂在门口也不显眼,熟人们常拿我开心,要我谈当门卫的体会。
文化站住房难是基层乡镇的普遍问题。新乡政府大楼竣工后,由于住房紧张,文化站只得继续留在老乡政府大楼上住,老乡政府位于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山脚下,那地方也不坏,清净,无干扰,木楼上办公,空气新鲜,室内通光透气性强,特别适合文化人修身养性,因位置太偏僻,又没有自来水,给这里办公的人带来很多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文化站是这里办公最后的留守者。我看到新乡政府门卫室正闲置,忙向书记请示,要求把文化站从老乡搬到门卫室来。书记是位热心文化,关心文化人的干部,马上答复:只要不嫌房子差,行!东边的门卫室和西边的一样大小,10来个平方的面积,背靠大河,临河开了一扇窗。西边的那间门卫室,窗子被围墙遮住了光线,比东边的阴暗许多。但东边的门卫室房子质量比西边的差,墙体开裂三条缝,水泥屋顶上漏水严重,内墙全部用黄泥巴抹面,大块小块地脱落了。好在文化站没有什么家当,一桌,一柜,几把椅子,一个三脚架。乡政府及时为门卫室安装了电灯,我便在东边那间门卫室开始办公了。
在这里办公,难得片刻安静,但也有明显的优势。与社会接触多,与群众接触多,老百姓有事来乡政府都要进来问一问,坐一坐,乡内的领导,同事,朋友有空也常光顾,到此聊天,谈心。来这里的人似乎与我很投缘,坐下来后就舍不得离开,在我不忙的时候也乐于陪各种客人坐坐。
每到工作繁忙时,也有为难处。当我急于编写《赵河报》板报时,客人们谈性正浓,他们的茶杯、提包散落在我的办公桌上,尽管我想尽快铺开大白纸画版,那好意思催客人走,只好奉陪到底,待客人走后再认真做事。经历过多次为难后,我也找到了一个办法,遇到出版板报的日子,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大白纸先行铺开,把办公桌霸占住,编写稿件时,干脆把门关上,事后,大家见我关门做事,也就不打扰了。
去年底,我办公的那间门卫东室出现了新的裂缝,成了危房。我想,这样低矮的平顶房不会马上塌下来,但乡里书记每次从门口经过都要停步看看房子。前不久,乡书记来到我的办公室,把我引到屋外看房子近期的变化,指示我尽快搬到西边那间门卫室去。书记说,东边的房子不安全,他天天都在担心房子会突然倒下,把我压在里面。我及时决定搬迁,用了一天时间,搬进了西边的门卫室。西边的门卫室仅仅是暗一些,安全感强多了,坐在里面也不会时刻提心吊胆,房子的大小,模式都一样,只不过门的朝向相反,我依然有缘在门卫室里办公。
当我从老乡政府搬到门卫室上班开初,看到自己孤零零地守在乡政府大楼前低矮的房子里办公,心里很不是滋味。过了几天,心里也就慢慢地适应了。我常想,文化站没有房子,能有一个方便之处落脚已是不错了,我懂得知足,我的一些熟人、朋友对于我在门卫室里办公的看法也不一致,国家一级作家熊尚志有一次来到我的办公室,他说这里办公不错,有一次,县教委几位同志在我办公室门口遇到我,其中一位见到我后说,你们乡人才真不少。我问,此话怎讲?他答: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只能守大门。众人听后,都觉得他说话风趣,够意思。
去年,办公室装了电话,对外联系方便了。办公室由东搬到西后,消除了安全上的忧患。两年来,我在这里工作和学习,虽然大门口的繁杂给我带来了拒绝不了的麻烦,我的内心反而变得比独处木楼时更宁静,我在这里办公,是一种正确的选择,我越来越喜欢这一闹中取静的空间,舍不得离开这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