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 |
分类: 医学保健 |
一、治疗
1卧硬板床休息。患者的休息床以木板床为佳,初次患者经过3周左右的卧床休息,症状可以得到缓解。
2.骨盆牵引。仰卧位,其牵引的重量从20公斤开始逐次即加重(量),最重不超过40公斤或以患者的感觉及承受能力为准则,每次20—30公斤,每日1—2次。
3.按摩推拿。在中医学辩证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病情灵活应用按摩手法。在急性期,患者的疼痛比较严重,按摩治疗要以解除疼痛为目的,手法应用要慎重。比较大的手法应在急性期最好不要使用。手法要轻,力量应用的大小应根据患者的承受度为宜,以免掌握不好或因力量不当而使病情反复。按摩的目的在于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消除局部水肿。按摩后采用中药热敷和卧床休息。
4.物理治疗。a超短波或微波治疗电机置下腰及下腹,或下腰及患侧小腿并置,中等剂量,治疗30分钟。b中频电疗电极放置下腰及患侧小腿后,电量以病人耐受为度,时间30分钟或更长。c中药熏蒸暴露腰骶部置熏蒸汽出口处,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度,3—5分钟观察温度一次,时间30分钟或更长。d温热疗法红外线、光浴或蜡疗于下腰及患肢后侧,时间30分钟或更长。目的是止痛,缓解肌肉痉挛,促进渗出吸收,防止粘连,加速破损的纤维环修复。
5.针灸治疗a针刺法常用穴:腰俞,肾俞、三焦俞。腰眼、上髎、下髎、环跳、委中、阳陵泉、复溜、昆仑。方法:每次选3—4穴,中强刺激,每日或隔日一次。B.灸法常用穴:肾俞、中肾俞、腰俞、十七椎下、命门、昆仑。方法:艾条温和灸5—10分钟或间接点1—3桩,每天或隔天一次,每次选穴2—3穴。c自针常用穴:腰骶椎区、腰痛点、神门、皮质下、肾上腺。方法:捻转片刻后留针15—30分钟,每天1次,有效时可埋针1—7天。
6.药物治疗。A减轻脊椎、神经根水肿及继发损伤,可常规应用20%甘露醇250ng,静脉点滴一次/12h;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ml+地塞米松10—20mg,一次/d;以及应用维生素、辅酶A、Q,钙通道阻滞剂等。急性期药物治疗达到脱水、抗炎、解毒、营养神经的目的为康复期治疗打下坚实基础。B预防继发感染即抗风型治疗,适当应用抗生素。
二.康复期注意的问题
1.不要久站,久坐及剧烈活动,睡眠姿势以侧卧为佳。
2.搬重物时,应尽量使重物靠近身体,并应先蹲下,慢慢直膝,直髋,再直腰,这样有利于减轻腰椎间盘承受能力,避免扭伤腰椎。同时不要猛转腰部,避免受寒受潮。
3.多走路,以步代车,可以锻炼腰部及下肢的肌力,增强四肢躯干的协调性,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提倡不坐电梯,多爬楼梯,对腰椎生理曲度的保持很有作用。长期坐办公室的人,要注意正确的坐姿,适当运动,做直立体操锻炼,可增强腰肌、背肌力量,也可增强对腰椎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