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雨中游天蒙山
(2025-10-30 09:49:37)
标签:
旅游情感文化 |
雨中游天蒙山
沂蒙大地的天蒙山,是沂蒙三山(云蒙山、天蒙山、龟蒙山)中的一座,位于费县薛庄镇谭家庄村,是5A级景区。它海拔1100米,不高,但却有其独到之处。它不仅是天然的氧吧,还有旖旎奇秀的自然风光。
《孟子.尽心上》有言:“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难为言”,其中所言“东山”即指蒙山。更令人神往的是,这座山是红色革命圣地,曾经为波澜壮阔的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是著名的沂蒙小调的诞生地,所以它又是一座英雄的山。
秋意萧瑟,桐雨连绵。当我们相隔千里有缘相遇时,恰逢淅沥沥的小雨从天而降,这也许是天蒙山欢迎我的一种更加别致的特殊仪式吧。“梨花一枝春带雨”不是任何时候都能体察的美。翠微高耸,自然有它挺拔的美,但这雨中的天蒙山却另有他阴柔细腻的一面。
来到游客登山处,众人皆购买了雨衣和鞋套,罩得严严实实。我却没有买,只打了一把伞。我是来揽胜的,不是来躲山的,应该悦纳它随时随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容颜。学会和云蒙山自然相亲近又何尝不是一种心有灵犀呢?不零距离接触,怎能给予彼此真实的情感加持?
我独自撑着黑雨伞,轻轻地走在平缓上坡的藏青色柏油路上。天上的雨水如水晶连缀成的白色丝线,一道道轻摆着婀娜的身姿,静静地飘落到金秋大地,给这个缤纷的时节平添一份爽凉而娇媚的气息。
这雨又像玉箔珠帘,层层密织,给本来苍翠的山色陡增一份朦胧之美。雨锁深闺,山颜娇羞,面纱半遮。我尽情享受着这自然的雨凉,不冷不热,不狂不燥,简直是一曲高山流水的轻音乐,好生惬意。
雨水落到山林里、路面上,四面八方汇成一条条的小溪,“哗啦啦”唱着欢快的歌儿,推赶着,从山上顺流而下,在山路上激起一层层W纹状的小涟漪,从我的脚下匆匆流淌过去。我能感觉它微微的跃动和凉凉的绸缎般的丝滑柔软。
雨落在北面的玻璃栈道上,更像草原上不羁的撒着欢儿的小野马,馺馺地疾驰着,直冲而下,无所顾忌,一任狂野。水流在山脚处汇就一道巨大的浪头,像发怒的雄师急速冲撞到迎面的青色巨石上,打着漩涡儿,激起高高的巨大的雪浪花,迅疾钻入涵洞,奔向源于鲁境的第一大河——沂河。
乘索道而上,几个人坐在控制舱中,四周被浓浓的白色雨雾严丝合缝地包裹起来,什么也看不到,只感觉几个人活在了开天辟地的鸿蒙状态。我不由遐想:宇宙当时的混沌状态也许就是这样一团白色的雾气吧,想想还有些小害怕。缆车慢悠悠地滑升着,偶尔有小栗子树的树枝和不明的野果树稍从缆车旁模糊地一晃而过,此时方能证明人还生活在这个静谧的世界。
下缆车,走栈道,拨云穿雾,眼前的模糊景象开始逐渐变得真切起来。那静静挺立的苍松和林中遍布的青苔,经过小雨的滴灌冲洗,好像新出浴的宠儿,每个叶片上都闪烁着晶莹的光亮。那纯然的苍翠色浸透了古老的意味儿和浓浓的时光痕迹,释放着无限的浓浓秋色。
它们从千万年的远古时期走来,成年累月驻守在这青山之上,采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华精。寒往暑来,栉风沐雨,霜打雪欺,它们亦不曾有一丝犹豫和彷徨。从一粒小小掉落的种子,自行坚强扎入脚下的这片泥土,成长为绿树浓阴的参天大树,从几株寡落的小树幻化成这层林密布的森林,他们只是偎着这贫瘠的山土和坚硬的岩石,无怨无悔,渐渐地成长,慢慢地变老,熬过漫长的青葱岁月,在时光中站成一个雍容的自我。
而那小草则安然伴着苍松翠柏。没有充足阳光的滋养,他们就匍匐地生长,哪怕极力吮吸一丝林间漏下光斑的温暖,照样织就了这地毯般的绿色锦帛,守护着山坡。这里的山、石、土、草、树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互相成就,得以组建起一个郁郁葱葱茂盛的大家庭。
路旁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青石,被这淅淅沥沥的小雨淋过,愈发出格外的润泽清亮之色。也许,它们也在这里躺了亿万年,默默地,忍受着时间长河慢慢流过的寂寞,饮尽那份孤独。
我的思绪也紧紧被这眼前的一草一木而感染,被这种坚强和毅力感动,因了这勇敢和无畏而感喟:人需要的不正是这种随遇而安、突破自我和勇毅前行的精神吗?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接纳,行胜于言!
被雨洗过的栈道清新愈显宽阔,走在上面发出轻微的“咯吱咯吱”的细碎响声,有点儿颤而不抖。栈道依山崖而建,一面是厚墩墩的苍崖石壁,另一面就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往下一看不禁令人倒吸一口凉气。还好,由于今天云气浓厚,万丈深涧难现真容,倒是淡化了心底那巨大的恐惧。
继续前行,所有的观景平台已然一体化了,全部淹没在茫茫云气中。整个行程,我们都被浓浓的云气围绕,是真地行走在云端,被云霭前呼后拥地簇拥者前行,感觉这云是真的热情无比。
那云在高处山风的推动下,轻轻地悠游在空旷的山间,把所有空间都填的满满的,纯然是云白色的世界。这茫茫云海,如烟似雾,衔远山,吞近流,浩浩汤汤,横无涯际。
远远望去,也只能隐隐约约看到几个微露的小山头,像白色玉毯上的小小瑕斑,亦同大海上的仙山一角微露。明朝诗人孟洋有诗句“杳杳千峰失,霏霏万壑连。鹊翻知浦树,人语辨江船”,与此情此景何其契合!
古人说海上有蓬莱、瀛洲、方丈等仙山,那是神仙的所在,不知这虚无缥缈的仙界是否真的有神仙打卡。当下的云海奇观和西游记中的仙阙别无二致。那云一团团飘过来,扭着轻盈的身体,像白色的乳酪在空中翻滚流动着,又好似仙袂飘飘的白衣仙子乘风而过,袅娜纤妙,蹁跹起舞。
云卷云舒就在眼前,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我好像身处仙界,欲仙人共语,那种奇妙的天人合一感觉顿时涌来。我仿佛看见一众仙人的衣袂飘飘,踏云而来,“天际识鸾车,云中辨仙踪”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的缥缈之境如梦似幻。当我准备轻轻地掬一捧时,她却从我的指间悄悄地溜走了。
她调皮地滑过我的脸庞,如爱抚,似怜惜,闪身隐没进了葳蕤的森林,再也寻她不见。此刻,不由想到徐志摩的情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身临其境,更增添了几分凄迷的诗意。
向上登攀,高出不胜寒,清冽的山风阵阵袭来,直吹得眼前和头顶山谷中的云海雾浪波诡云涌,不时掀起滔天云浪。所到之处,它挟带着一股清冷彻骨的寒凉气息,如山鬼无形的身影迅疾摆动,打着转儿,吹着嘹唳的口哨,疾趋蹿入树林中去,短促的呼啸声一扫而过。“唰唰唰……”繁茂的树叶一阵翻动,叶片上晶莹的小水滴一阵急促的滴落,酿一阵短促的林间微雨。
那雨珠落在叶片上,洇进叶掌的每一条筋络,滋润着每一个细胞,为它们浣洗掉久立苍茫的漠漠征尘,那苍翠的绿色愈显澄碧,青翠欲滴。如果只看文学作品中的描述,难得这样的切肤之感。眼见那流动的翠绿直随着晶莹的雨滴落到青苔上,溅到顽石上,把千万年的深沉时光也渗没到脚下的泥土里。一派苍凉,来去无束。
继续前行,高空的玻璃栈桥上,风大云疾,雾障重重,即便到了望海楼,远眺近看,尽是云山雾罩的迷茫混沌原始天象,一如盘古开天辟地前的景象。那米粒般的云气分子,熙熙攘攘,如无忌的顽童,又好似脱缰的野马,你方唱罢我登场,你追我赶,前赴后继,乘风驰骋,飘飖不息,无有休止,在群山中恣意嬉戏,毫无顾忌,隐隐留下一阵爽朗的笑声……
深切体验了天蒙山蔚为壮观的天海云雾蒙蒙奇景,一行人心满意足,原路返回。我不禁诗意微涌:桂序入天蒙,处处松云随。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行至一巨大的顽石处,我正对上面郁郁葱葱的青苔发呆,远处忽然传来雷鸣般的巨大声响。我伫立闻听,敢肯定不远处悬崖峭壁上正垂下一条形如白练的巨大飞瀑。山顶的水流气势磅礴,汇聚成巨大的水体,绕过层层岩石的阻挡,滋润过漫山的花草树木,奔流到平坦开阔的山岙处,然后头也不回,奋不顾身的纵跃下山崖,去远方寻找诗意的大江大河,最后汇入那辽阔的大海怀抱。
此时正值天蒙山野果成熟的季节,湿润的空气中裹挟着香甜的山果气味,野柿子、板栗和奇珍异果香气氤氲,弥漫山间,增添了几分浓厚的生活气息。路旁有几位大嫂在剥着板栗,分给沿途的游客——不收费,沂蒙人民的真情厚谊革命底色从来没有改变,她们的微笑中真挚地诠释着那份革命老区人民无比质朴的情怀。
这一程,年轻美丽的女导游王梦楠对众人悉心照顾,如沐春风,宾至如归,也是沂蒙一道美丽的风景,她身上有家乡孟良崮精神的坚毅和善,众皆称许。
尽管没有看到最高的玉柱峰,不能欣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情怀,但却领略了雨中的天蒙山风采,倒是别有一番如梦似幻的奇特情趣。“云来遮,雾来盖,云里雾里放光彩”。全程滴沥的小雨滋润了山川草木,也荡涤了我心中的杂尘。
天蒙山的山美水美人更美,这是一段美妙的旅途因缘。徜徉在广阔的蒙山沂水间,因了这沂蒙大地敦厚朴实的泽被,整个人一次次破防,我能感受到内心深处灵魂的悸动。在这幅泼墨的山水画里,我仿佛看见天蒙山眼带笑意,温柔地对我说:“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安静地走在山路上,和柔情轻飏的小雨为伴,融入大山的厚重怀抱,得益万物精神的链接,有幸完全领略天地的博大情怀。
经过天蒙山坚毅宏博精神的洗礼,我已经焕然一新了。
前一篇:情感驿站:七律雨后秋暝
后一篇:情感驿站:唐多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