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诗一首立秋
(2025-08-15 16:39:16)
标签:
情感文化 |
立秋
天阔云高接辽海,木叶初凋雁衡阳。
一夜风传稻花香,经宵霜染菊丛黄。
莅事惭禄尺寸功,忧民沥血九回肠。
三十年前邯郸道,今偕白鸥披晓光。
【题按】
时令入秋,人生亦入秋。本诗借立秋时序,融自然之景、家国之情与人生之思于一体。首联绘秋日高远,颔联写田园清趣,颈联抒为官自省,尾联以“邯郸道”与“白鸥盟”的今昔对照,收束于从奔波到闲散的心境转变,既抒秋意之苍茫,亦写人生之通透。
【注释】
辽海:泛指北方辽远的滨海之地,以“接辽海”状天空辽阔无垠。参见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木叶初凋:树叶刚刚开始凋零,点出立秋“一叶落而知秋”的时序特征。
雁衡阳:化用“雁至衡阳而止”的典故,衡阳回雁峰相传为秋雁南归终点。衡山七十二峰中的回雁峰得名于《方舆览胜》所载"北雁南飞,至此越冬而返"的习性。古代受观测条件限制,误认为大雁越冬最南端即止于衡阳,加之该地地处湘中要冲,成为南北方书信往来的中转枢纽,故逐渐衍生出"雁足传书至此终"的文化联想。雁南飞通常始于24节气的白露,即每年的9月7日至9日之间。本处“衡阳雁”为虚指秋季的经典意象。参见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稻花香:立秋时稻禾渐熟,晚风传香,暗合农时生机。
经宵:此处指“历经数个夜晚”,言秋霜并非一夜骤降,而是连日轻凝,渐染菊丛,写初秋寒意渐生之态。
莅事:履职治事,指担任官职、处理政务。参见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崔棁传》:“棁少专于文学,不能莅事,维翰乃命棁知贡举,棁果不能举职。”
尺寸功:喻极小成就,显对“禄功相称”的自省。
沥血:极言忧思深切。“九回肠”化用古诗“愁肠九回”语,该成语出自汉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邯郸道:是古代太行山东麓的南北交通要道,形成于商代,战国时期成为赵国连接燕、魏等国的通衢要道。因其地理枢纽地位,《史记》等多部史籍记载其南北交通重要性。唐宋以降,邯郸道因《枕中记》黄粱梦典故衍生出“功名之路”的隐喻,成为仕途追求的经典文化符号。参见宋•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白鸥:化用《庄子•外物》及《列子•黄帝》中“鸥鸟忘机”典故,喻指与自然相融的闲散心境;“偕”字强化人鸥相契的默契。参见宋•黄庭坚《登快阁》:“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简译】
秋日的天空高远辽阔,一直连向远方的辽阔海面;
树叶刚染上初凋的微黄,大雁已计划着朝衡阳的方向飞去。
一夜秋风掠过,稻花的清香在田野间弥漫;
经过数个夜晚,寒霜将菊丛染得一片金黄。
任职以来,常自愧领受俸禄却只建了些微小功绩;
忧心百姓的冷暖,这份牵挂总在心底反复翻腾。
回想三十年前,我初入仕途,曾经奔波劳碌;
而如今,我与白鸥相伴,一同披着清晨的阳光,在这份闲散中,终于寻得与天地相融的安宁。
前一篇:情感驿站:野桥晚望
后一篇:情感驿站:绿色出行爱上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