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感驿站:风吹麦浪遍地香

(2025-06-19 10:09:35)
标签:

情感

文化

风吹麦浪遍地香
自从儿子上了高中之后,亲子机会逐渐稀疏起来。龙应台曾经说过,父母子女一场,就是渐行渐远的过程,深以为然。记得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每天牵着他的小手,他会一路蹦蹦跳跳地去上学,一天三次都要接送;等他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就在家的对过,所以我只送过他马路,看着他自己走向教室,放学的时候站在门口看他出来,接他回家;上初中的时候,儿子已是一米七八的大小伙子了,一早一晚他自己骑山地车上下学,白天待在学校里,不用接送,只是偶尔闹天气的时候,我会驱车前往接送他;等到他上了高中,平均两星期放一次假,两周的时间只是一接一送,大致是半月见一次面。再往后想想他上大学大概就是半年或一年见一次面,结了婚就自己成家立业,会偶尔过来看看我们。想到父母和子女的缘分逐渐稀薄起来,不禁心生感慨。
高中在县城的西郊,和村落相邻,中间隔了一大片的农田。每次我去接儿子,总会提前一个小时到达校门口,因为晚了可能没处停放车辆。这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会不由自主地去麦田边散步,放松心情,安享大自然的纯美风光。想来,人是环境的产物。每天坐在楼宇十来个平方的小格子空间里上班,心自然被收拢在小笼子里。囿锁一方小小的天地,时间不自由,身心不自由,只为换得聊作温饱的生活,想想真是无言的忧郁。难怪连大文豪苏轼都无奈感叹“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可一到这广阔的天地里,大片的花草树木尽收眼底,心随境转,自是无比快意。一草一木都是平等的众生,是有着佛心的天地生命,它们不过是沉默寡言,没有竞争利害,还能造福人类,此为善。
湛蓝的天空深邃而辽远,幕布上静静地镶着几片云朵儿,如雪白的棉花。就那么无边无际,就那么悠闲自在。初夏的暖暖熏风轻轻地滑过人的面庞,竟有些许的妩媚。临近芒种节气的麦田,散发着阵阵馥郁的清香。麦穗大部分已经变得金黄,偶有尚未成熟的微绿色点缀其间。微风吹过,小麦波浪般起伏,宛若黄色的海洋,令人大饱眼福。徘徊在麦田中间的糁径上,我如痴如醉地欣赏着麦田风光,享受着用脚步丈量大地的满足。忽听得一声嘹唳的鸣叫——密不透风的麦丛里,一只美丽的大鸟腾开翅膀,径直向远方飞去了。一股自由放飞的艳羡涌上心头——做一只鸟是多么地快活。
金色麦田的周遭,围绕着一株株高大的杨树。暖风吹过,碧绿的叶子哗啦啦直响。边沟里碧绿的葭菼已经长到了一人多高,宽大的叶子绿得发蓝,就那么无拘无束地从沟底疯长蔓延,蓊郁葱茏,没有人畜打扰。它们是麦田的调色板,孕育着无限的生机。眺望远方,一座座白墙灰瓦的农村房舍参差错落,不时有白色的烟柱冲上天空,随着微风慢慢地飘散到更远的他乡。小村庄外,静静地围绕着高低相间的绿树,俨然一副“绿树村边合”的风景画。
麦田的北边独有一片小树林,栽植的都是白蜡树,已经长到了五六米高,小腿般粗细。小满时节的小树林郁郁葱葱,像浮在麦田边的一抹绿云。浓烈的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投下斑驳的金钱般的光斑。清闲的空当,我总喜欢来到这绿树浓阴的小树林里小憩。四四方方的小树林里,浓阴匝地,树木的芬芳令人陶醉,淡淡的香甜气息沁人心脾。偶尔有一些麻雀、喜鹊等小鸟栖在树枝间,欢快地发出啾啾的鸣叫声。它们不时从一个枝头飞到另一个枝头;有的从树上飞到树下,小嘴一啄一啄的,从地面上找寻着吃的东西。我不会刻意地去打扰它们,只是静静地观望。它们也很友好,对我这个不速之客到来并不害怕,从我身边蹦蹦跳跳地安然跃过。
我的思绪随着这金黄色的麦浪起伏着,心头不禁涌起了浓烈的儿时的回忆。儿时的麦田和现在的麦田无异,但变化最快的是生产方式。每当芒种的节气即是小麦收割的时候(黄河中下游的作物最契合农历节气),每家每户都分得承包田,各人自割自家麦(那个时候还没有收割机)。父亲把镰刀磨得飞快,明晃晃的利刃寒光逼人。头顶烈日,弯腿弓腰,就那么一镰一镰地割,汗流浃背。常常望着长长的地垄发愁,只累得腰酸腿疼,手上也磨起了厚厚的茧子。关键小麦的归仓还要经过捆扎、运输、晾晒、打场、扬糠、装袋等多道手续,每道手续都是人力。不像现在,收割机下地,一天就能收割掉大片的熟麦,还能够做烘干处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十分方便,工作效率云泥之别。忆苦思甜,现在的生活真是幸福满满。
司马迁在《管婴列传》中写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回溯历史的长河,人类社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孜孜不倦,梦寐以求。人们也正因为争夺食物的控制权,进而控制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曾经发生了无休止的一场场战争。一直到现在,从家庭和个人的角度,人们还在为能有一个稳定的饭碗而不懈努力,诸如考编考公和独立创业。不管历史如何发展,解决温饱问题始终是萦绕人类时时刻刻的心头大事。好在,经过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的奋战,我们的国家彻底摆脱了贫困,解决了千百年来的温饱问题,老百姓能够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不得不令人感慨进入到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分水岭。看到这波涛般起伏的麦浪,那份饱满的富足感和踏实感扑面而来。我们如今的生活不仅是吃得饱,还要吃得好;不仅仅是粮食自给,还要打卡肉蛋奶海鲜珍错等精美的食物,生活质量在补写奋斗中渐次提升。眼见人民的生活日新月异,芝麻开花——节节高。
《汉书•食货志》中大臣晁错给汉文帝上奏疏《论贵粟疏》,其中提到“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深切说明了粮食生产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事实如此,关乎国计民生的粮食远比金玉珠宝更重要。穿越历史荆棘,不难想象,在那样一个商品经济不发达,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中,所谓的富裕也主要是指粮食的多寡和土地的多少而已。
古代北方战乱不断,小麦不仅仅是百姓的生活资料,还是重大的战略物资,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官渡之战就是曹操计烧袁绍的粮仓后,袁绍败绩的。《三国演义》第101回主要写的是诸葛亮使用计策在陇上抢收麦子的事。遥想,在那样一个冷兵器时代,远途奔袭的战争是必须有强大的粮食保障的,浩浩荡荡的军队每天的人吃马喂消耗巨大,粮草是重中之重,那是需要按天来计算的。有时守战的一方会采取坚守不出的消耗粮草战术来战胜远道而来的敌军。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都是因军队在长途跋涉中粮草补给线过长,消耗巨大,供应不足而导致主战方失败的。可以说粮食问题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即便现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粮食安全也是国家最基础的安全保障。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国家每年都把事关三农会议作为一号文件。民以食为天,一粒粒金黄的小麦就是百姓的日常刚需,不论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手中有粮,心里不慌”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对于农民来说,小麦的丰产预示着能够吃上白面馍馍,那是一份莫大的底气和福气,只有端稳了饭碗,才能谈及其他的人类理想。回想七八十年代的鲁北农村,小麦玉米等粮食不仅仅给国家上缴农业税,实现了自给自足,还是农村经济的硬通货。当时的农村经济落后,每天都会有小商贩拉着商品走街串巷做生意,农民们手中没有富余的钱,常常会用小麦玉米来换西瓜、挂面和锅碗瓢盆等东西。粮食发挥了一般等价物的强大功能。
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广阔的麦田间,被浓浓的麦香包围着,心情自是无比地放松。拔下几穗小麦,放在掌心,轻轻地揉搓,一粒粒黄澄澄的饱满的麦粒就脱壳而出,轻轻吹去琐碎的麦芒和麦皮,喃到嘴里嚼一嚼,那种香汁饱满的感觉就把我又带回到美好朴素的童年时光。“风吹麦浪漫天香,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影像虽然过去了多年,但仍历历在目,那永远是我心底珍藏的最纯美的一帧照片。有道是:
如梭岁月若玑旋,梦回故园三十年。
翻地黄牛变铁牛,刈麦手镰换飞镰。
为有丰产争日新,敢叫乡曲改靓颜。
喜看来牟千重浪,天工人巧哦华篇。
极目四望,天圆地方,夕阳下的麦田更显灿烂辉煌。我能感觉到人类的渺小,正如这一棵棵的小麦从播种到生长收获的全过程,穿越时光,循环往复。那些曾经的职场的压抑,心绪的不平,理想的失落和现实的欲望都湮没在这无边的金色麦浪里,都融化在这碧空如洗的苍穹里。没有什么曾经打扰我们的心,我们仅仅是这天地间的一个过客而已。天地间的独处静默,把如画的风景收纳进心田是最好的治愈系。
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漫想:行走在时光的岸边,我们何须这匆匆的脚步?慢下来,给自己欣赏路边风景的时刻,把枯燥的年华过成悠扬的岁月可好?我们不仅要拓宽生命的宽度,更要延展生命的长度,诗意的生活需要诗意的眼光和诗意的心情作养料。
天地宽了,心自然就宽了。(2025.6.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