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霜降
(2024-05-11 10:35:35)
标签:
文化情感 |
霜
杪秋缓步接重阳,晓晴草被白玉裳。
百里平畴覆微碧,一树虬枝写苍凉。
东岗摇落枫叶红,西风吹绽菊花黄。
满天绮霞照桑榆,江潭柳衰何凄怆?
【注解】(1)杪秋:晚秋,霜降节气的雅称。参见唐 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诗:“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2)缓步:意思是慢步,步伐舒徐。参见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诗:“衰颜更觅藜牀坐,缓步仍须竹杖扶。”
(3)重阳: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参见南朝 梁 庾肩吾 《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献寿重阳节,迴銮上苑中。”
(4)晓晴:晨光破晓,晴朗的天空。参见明.杨士奇《晓晴》“周庐夜半雨,萧萧不成响。晓起看晴明,雪满青山上。”
(5)被:被覆;遮盖。参见三国魏· 阮籍《咏怀》“凝霜被野草。”
(6)白玉裳:白玉般的华美衣裳,喻霜。
(7)平畴:指平坦的田野。参见晋 陶潜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之二:“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8)虬枝:指盘屈的树枝,亦作“虯枝”。参见清·纳兰性德 《金山赋》:“珍卉含葩而笑露,虬枝接叶而吟风。”
(9)苍凉:意思是荒芜悲凉;苍茫凄凉。参见明 刘基 《感怀》诗:“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
(10)绮霞:美丽的彩霞。参见南朝梁.何逊《七召》:“绮霞映水,蛾月生天。”
(11)桑榆:指傍晚时分,太阳光线照耀在桑树、榆树顶端的日暮景象,古人就是用来指代黄昏。比喻晚年;垂老之年。参见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2)江潭柳:江边的柳树。
(13)凄怆:意思指悲伤;悲凉。出自《楚辞·九辩》。参见宋·苏轼《定惠院海棠》诗:“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释义】通过对霜降物候的观察,感觉人至暮年,徒生悲凉气氛,然并无颓废之感。作者认为身体虽然渐衰,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人到老年固然有人瘦、发稀、视力减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但也还有处事经验丰富、懂得珍惜时间、自奋自励等有利的一面,对此如果细致全面地加以思考,就能树立正确的老年观,就能从嗟叹衰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而有所作为。
重阳节过后,霜降时节紧跟着就接踵而至;晴朗的早晨,草木覆盖了一层白玉似的晶莹华裳。
(远远望去)百里之外的平坦原野蒙上了一层微微的新麦绿色;(近处细看)一树盘曲的树枝写满了苍茫悲凉。
东面山冈的枫树渐渐地摇落了火红的树叶;西风吹拂中,黄色的菊花正凌寒绽放。
我们就像曾经耀眼的太阳啊,虽然是流照在桑榆之上的余晖,依旧能够幻化成霞,绮丽满天。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我们又何须因为江边柳树的衰老而感到悲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