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随笔:时刻准备着让青春闪亮

(2022-09-08 15:47:59)
标签:

情感

文化

敞开心扉幸福环绕 放飞梦想不怕山高

2022.8.299.4

上个周末,淅淅沥沥地下了几场小雨,天气登时异常凉爽起来。星期天,晚上的温度也只有16度左右,如果是在室外,这个温度就有些冷了,不过在室内睡觉却很舒服,只需搭一条薄毯即可安然入睡。此时的天气正是秋高气爽,逐渐转凉的时节,也很容易感冒。单位上有几个同事就感冒了,我也是度过了几天的感冒期慢慢好起来的。一场秋雨一场凉,不错的,每一天都在变化,每一天都有新的气象。行走在时光里,满满的沧桑感。东坡先生曾经说过:“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平日里,儿子上学,我从不看电视,生怕影响他学习。过假期,他去了奶奶家,我下班后一时空闲,于是就打开电视。出于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好奇心理,打开了兵团电视台,恰好看到一期对蒙古歌手乌兰托娅的采访节目,于是就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

乌兰托娅是我喜爱的女歌手,特别是她唱的《套马杆》非常好听,带有浓郁的草原风情,不快不慢的节奏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飞扬的想象。平日里电视上看见她唱歌,打扮得特别漂亮,很多的时候是草原服饰,给人以草原歌手的特征。她雄浑略带沙哑的女中音征服了全国的听众,2006年以来风靡全国,一时间风光无两,气质超群。

坐在电视镜头前的乌兰托娅则是另一种风采的呈现,她褪去了唱歌时特意的装扮,展现出她朴实、大方、优雅、接地气的特自然的一面。她的大体格、圆润的面庞和豪爽的谈吐,隐约透露出蒙古人特有的粗犷豪放的特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少了些妩媚妖娆,多了些清秀纯美。

镜头前的她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拉家常一般,如果不是标签化的定义,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位著名的草原歌手。据她自己说,她原本也是最最普通的蒙古家庭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让她到艺校学习,给她选择的是美容美发专业。可是,喜欢唱歌的她,却偷偷地把专业改成了音乐。直到半年后,家里才知道这件事,不过生米煮成熟饭,也就学习了音乐。

具有音乐禀赋的她,一直很努力,她并不想出名,因为那是稀有资源,太难了。但是出于对音乐的爱好,她和音乐合作人录了自己的几首歌。在黑龙江青歌赛上夺得了桂冠,那感觉真是非常非常高兴的。说到这里,她要感恩身边帮助过她的人,是黑龙江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当时她在哈尔滨和他们需要合录组合式的参赛歌曲,这是青歌赛的要求。她租的房子一天仅十五元,进门只能放下一张床。平时里,也总是到他们家蹭饭,所以现在想来,非常感谢他们。

南下广东发展,有一天呆呆地无所事事,就看电脑玩玩。朋友忽然说:乌兰,你的《套马杆》在内蒙火了,都在播放你唱的歌曲。其实当时,听了这些,乌兰都没有感到有深深地触动,毕竟自己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只是说说而已。

后来,有朋友说,乌兰托娅的歌曲很好听,能够给人以力量。开车的时候,听着《套马杆》,乌兰的有磁性的声音就给他们无言的力量,让他们浑身肌肉拉紧,手握方向盘有力气,很好。听了这些,乌兰感到一种平淡中的骄傲自豪。她真诚的说:“我就是一个歌手,我想老百姓喜欢的就是我喜欢的。我知道他们想听什么,我是草原的女儿,我喜欢的他们也肯定会喜欢。那些高雅的音乐,老百姓不喜欢,他们欣赏不了。所以,当导演说在录制的过程中加点这个那个的时候,我说都不需要,通通删去,就我一个人唱。”

她的话特别接地气,她根本没把自己当成一个伟大的歌唱家,仅仅是老百姓的孩子唱老百姓的歌,朴实自然就好。她说,唱歌唱的都是感情,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离不开情,只要把感情完全融入进去,歌曲才能打动人。确实,老百姓是社会的主流群体,他们没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他们只知道合口味、够好听就足够了。

乌兰从小有名气以后,接到了北京唱片公司的邀请,谈录制专辑的事。几年中,就那么在内蒙和北京之间来来回回多次。不仅仅是在录音棚里,还在内蒙广阔的草原上录制MV。看看那蔚蓝的天空、清清的河水、白白的云朵、碧绿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洁白的蒙古包,一切都那么美好,于是感情自然流淌出来。她拍的MV都带着浓浓的内蒙风情,令人特别欣赏。

当然,随着乌兰的名气渐大,演出也逐渐多了起来。有些是文艺性的,有些是政治性的,但每一次她都会认真地去对待,她热情大方富有磁性的演出也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

这么多年过去了,镜头前的乌兰也变得更加成熟大方,稍见沧桑。她依然很低调,也很平实,像秋天风中成熟的苹果一样,饱满、浑厚、恬淡,散发着浓浓的香气。她对自己的定位始终是一个普通的草原歌手,为喜爱音乐而歌唱,给老百姓送去他们喜欢的音乐。出名后,她也进入音乐高等学府进行深造,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这是她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一面。

乌兰托娅演唱的著名歌曲有《高原蓝》《我要去西藏》《套马杆》《陪你一起看草原》《火红的萨日朗》《草原之夜》《呼伦贝尔大草原》等等,非常好听。

写到这里,还要说明乌兰托娅和乌兰图雅都是我们熟悉的蒙古族草原歌手,但是他们并不是一个人,只是名字相近罢了。乌兰托娅是国内一个知名的歌手,她的代表作就是著名的《套马杆》、《火红的萨日朗》等歌。而乌兰图雅也是国内一个知名的歌手,她的代表作有《套马杆》、《站在草原望北京》、《火辣辣的情歌》等歌。乌兰托娅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在2005年的时候,乌兰托娅参加黑龙江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了冠军,次年乌兰托娅发行专辑《阿尔斯楞的眼睛》正式出道,后来在2010年的时候因为演唱《套马杆》而走红。乌兰图雅形象甜美,出生于内蒙古的科尔沁草原之上,是中国蒙古族的青年歌唱家,也是中国流行民族女歌手。乌兰图雅曾担任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等等,而且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可以说是科班出身,实力也不弱的。在唱功方面乌兰图雅稍逊托娅。乌兰托娅是《套马杆》的原唱,因为最后和公司解约了,拥有版权的公司就找了乌兰图雅继续演唱,他们的音色各有千秋,都是蒙古草原上优秀的女歌手。

上个周末就读完了《活着》这部小说,总体的感觉,这是一部非常伟大的著作,文字简明大方,没有过多的景物描写和主观评说参杂其中,主要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采访式地记录一个老者娓娓道来,平铺直叙,道白式语言,非常大众化,非常接地气,毫无繁华的辞藻堆积,给人产生一种连贯性阅读的欲望。当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我对福贵身处的那个时代也有了简要的理解,国内革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荒、公社成立、文化大革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时期内容都有呈现,这也令人对那个时代的底层百姓的生活有了管中窥豹式地认识。我感觉,从书中主要人物的死亡这个角度去分析,也许能更立体地呈现那个时代的面貌。

一是有庆之死,反映了人性之恶。有庆是一个很好的孩子,品德高尚,是活雷锋,体育老师非常喜欢他。当春生的媳妇生孩子大出血,急于需要输血的时候,有庆挺身而出,正好对应春生老婆的血型。但是作为一个医院的大夫,有着正常的医学常识,不可能不知道一个小孩子不能献血,不可能不知道一个小孩子不能献大量的血。然而,在医生们的眼中,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病人,这是县长的太太,她的命比老百姓更高贵,所以官僚主义明显占了上风,这也是那些德行恶劣的医生们表现的好时机。所以在他们眼中,只有县长太太的生命重要,有庆的生命毫不重要。如果说救急少抽一点儿孩子的血还有情可原,可是这些恶劣的大夫竟然抽起来就没有完,直到把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抽干,直到死亡。人性之恶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用过多的语言,换位思考,每个人都能深深地感受那些医务人员的人性之恶,我们不禁要问:这还有人性吗?人性之恶到底有多深?

二是凤霞之死,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技术落后。本身,如果没有生育这场灾难的话,凤霞的婚姻归宿还是很好的,丈夫二喜非常疼她,很喜欢她,她自己也很满意这桩婚姻。尽管日子穷了些,但是夫妻恩爱填补了这一切,况且凤霞本就是穷苦人家出身,二喜家的状况比娘家还要好些。从怀孕到生孩子,凤霞都是满怀喜悦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知道竟然生孩子大出血而死!有庆之死也是因为春生媳妇生孩子大出血。这充分反映了那个时代,医疗技术的落后。像这种妇产科常见的事情,本不应该多次发生,可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医院,不但不能对难产的孕妇果断实施手术接生,而且血库连正常的血型储存也显然不足。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医疗物资的落后和医疗技术的落后。这样的县级医院在当时也只能看一些小病小灾,稍微大一些的病症就治不了。医疗事业也只是社会事业民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从其落后的现状也能判断那个时代的百废待兴和医疗条件的落后。

三是家珍之死,反映了那个时代物质的贫乏。家珍实际上从很早就得了病,但是一直没有医治。为什么?当时的条件那么艰苦,连吃饭都吃不上,又哪里来的条件去看病?如果说吃饭是人的生存最最基本的必需的话,医疗则是增值项目了。家珍生病,得的是软骨病,直接的病因就是营养不良,劳累过度,很明了。但是,福贵没有钱给家珍治病,也只能眼睁睁地盼着家珍自愈,当然这是自欺欺人。家珍的病得不到治疗,先是没有劲头干活,后来是连走路都没有力气,以致最后严重到卧炕不起。当时是公社制挣工分过活,家珍的一病不起更给这个本就苦难重重的家庭雪上加霜,接下来的日子更是难以为继。然而,生活的艰苦在那个时代并非仅仅局限于福贵家,贫下中农莫不如此,这相对来说还是平等的,能捱一天算一天。但是有庆和凤霞的死给家珍精神上的打击是致命的。一双活泼可爱的儿女都先她而去,这让一个当娘的女人如何承受这千钧之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无情地压在这个身体羸弱的弱女子身上。当春生拿着200元的补偿过来的时候,家珍发疯似地痛骂,在一个当娘的眼中,多少钱能换来儿子宝贵的生命?有庆的死还没有从她心头消逝,凤霞的死更让她心力憔悴,她已经对生活无语了。也许,无数个日夜,她曾经对老天深深地发问:为什么这无尽的苦难都来到她的身上?自己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孽?两个可爱的儿女之死也彻底击垮了她的精神,让这个弱女子失去了生活的最可怜的一点儿勇气,在凤霞去世后的三个月后,她便撒手人寰了。也许,对于家珍来说,死要比活着更加痛快,起码她不用再承受人世间这无尽的苦难了。一个富家如花似玉的千金大小姐竟然这样悲苦地度过了一生,可叹直至!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她对福贵毫无抱怨,这也深深反映了她内心善良悲悯的豁达情怀。

四是二喜之死,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生活的艰辛。二喜尽管是个残疾人,但是他身残志坚,对生活充满着美好的向往。特别是在娶了凤霞进门以后,他这种对生活的信心更足了。虽然当时他去娶凤霞的时候,十分大方,像暴发户一样,但是那是他借来的钱,其实他的生活并不充裕。之所以那样表现,说明他对凤霞太满意了。凤霞也确实是一个善良的姑娘,值得二喜疼爱。在夫妇相守的日子里,那也是二喜最快乐的人生时光。然而好景不长,凤霞因为生孩子大出血驾鹤西去,只留下苦根和他相依为命,这样的日子就更苦了。二喜一边背着苦根,一遍打工干活。在他干搬运工的日子里,完全是靠卖力气吃饭,忽视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幸被水泥板砸中身亡。那个年代,一穷二白,既没有很好的防护措施,也没有足额的金钱赔偿,死了也就自认倒霉。生不逢时,注定了一个人的宿命。其实,二喜和苦根与富贵一起过日子,还能勉强组成一个残缺不全的家庭,还有个互相照应,没想到二喜连这点生存的福分都无福享受,太可悲了。

五是苦根之死,反映了那个时代儿童成长环境的不良。生长在那个时代的孩子,受到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限制,吃不饱,穿不暖,勉强地跟随大人维持生活。在一个个亲人无情地离他而去后,苦根只能与姥爷相依为命了,然而这个天真的孩子还不知道父亲去了哪里。家珍给孩子取得这个名字一针见血,苦命的孩子出生在苦难的家庭,可不就是苦根吗?其实,在那个时代,哪个穷人家的孩子又不是苦根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苦根的名字是有着丰富的含义的,他泛指那个时代的大部分的儿童。在和姥爷相依为命的日子里,苦根依然表现出一个少年儿童的童真,活泼可爱。但是,他吃不饱啊,难受啊。在生产承包责任制稍微改善了穷人境遇的时候,福贵给生病的苦根煮了一锅豆子。这是最好的食物,苦根不停地吃,最终被撑死了。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高尚的精神建构?而一个人如果为了基本的吃饭而活着,生命的旅程还有什么意义?苦根的死和家珍的死实际上可以归纳为同一个原因,那就是极度的物质匮乏导致了人的苦难。

六是春生之死,反映了时代的政治变革。春生的命运不谓不坎坷,他也是和福贵一样从战场上捡回了半条命,实属幸运之至。更大的造化居然是他当上了县长,贵为一县之长,不可谓不神气。然而,人生的变化多端谁也无法预料。仅仅是一场始料未及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就足以让许多人跌落神坛。是的,作为一县之长的他没有逃脱文化大革命的窠巢,被抓出来批斗,直到最后自寻短见屈死。同样,作为村长,当红卫兵来找走资派的时候,没得人选,村长就被拉去县城苦斗了几天,同样尝尽了被批斗的苦涩滋味。现在想来,作为新生的一代未经历文化大革命的人,我们不会带着感情色彩去评判它的是与非。但这种惊险的政治斗争曾一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迟滞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给新中国发展史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第一位的,人不但不能选择出身,更不能选择时代,出生在那样一个一穷二白风雨如晦的年代,任凭你有千般本事也只能徒叹奈何!这大概就是命运的解释范畴了。

七是福贵之死,反映的是新时代精神重建后的平和生活。他最终会在平和的日子中死去,这是我的猜测,作者并没有续写这部分内容。在文章的结尾,福贵仍然牵着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过着平和的生活,他在人生的最后也只能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他对自己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在枕头底下压了十元钱,相信在一个无法预知的时刻,他死去后乡亲们会把他发送出去,这是辛苦费。生前能够预知自己的死亡,他应该今生无悔,活得应算通透。福贵经过炼狱般的折腾,人生大起大落,尝尽了人生的百般滋味,最后和“福贵”二字还是靠得上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最起码有了自己的土地经营权,可以安心地种自己的土地,积极性被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温饱问题应该基本能够解决,不至于再过那种吃不饱穿不暖的饥寒交迫的苦日子。回想以前的种种磨难,他最终会和自己达成和解,被迫以一种理性平和的姿态来接受这个充满美好想象的新世界。是的,他以顽强的毅力熬过来了,想到革命时的生死未卜和自然灾荒时的极度饥饿,他无疑应该感到幸运,穿过了苦难的旅程,看到了生活的微熹,想必他的心中应该感到一丝丝的满足,这里面也包含了“福贵”二字的含义吧。

九月一日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不知不觉中,儿子已是初二的新生了,时光如水,流逝不止。一年的光景,儿子已不是那个青涩懵懂的小伙子了,而是长成了一米八大个儿的大小伙子,眼见提着线儿长,再稍微一长就是打篮球的标准身材了。

这个假期,小家伙过得挺轻松。老师本来是布置了作业的,这家伙也断断续续地做过,但是认真还是谈不上,那颗玩儿心太重了。前期,为了让他做作业,不让她去奶奶家玩手机,自己在家中异常烦躁,到了晚上总是和同学们去广场消遣,憋得慌。后来,我送他去奶奶家,这家伙还提了笔记本,为的是打三国杀的游戏,再叮嘱也没有用。在我和老蒯的心意里,希望儿子总是那个伏案疾书的优等生,可是这完全不按我们的心意行事,儿子自有他的一套假期时间分配表。

不过这个假期里,儿子表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每天晚上打开电脑,总是播放一些喜欢的歌曲,而且还跟唱,尽管那声音直直的,听起来不好听。然而,他自己对着电脑屏幕,戴着耳机,迷蒙着眼睛,看着MV,却非常享受,一副陶醉其中的样子。年轻人喜欢音乐也是好事儿,音乐总会使人放松,体验生活的美感。

开学也是神兽归笼,皆大欢喜。为了做好准备,我和他去县医院做了核酸检测,晚上的时候还把家庭成员的体温监测表和核酸检测报告、行程码等统统打印出来,这是学校的硬性要求。直到晚上,这家伙还在写语文老师布置的背诵功课,至于背过吗看来是不能实现了。这家伙消息灵通,说语文李老师不教他们了,以为可以躲过一劫。我则敦敦教诲,学习不是为了给老师看的,是为了自己长知识的,婆婆妈妈一大通。结果人家不愿意听,还嫌烦,还能举出例子说他们班的某些优秀学生做得还不如他,间接地表扬自己,真无语了。姑且不说罢了。第二天早晨,他拿出背诵表,我就打钩签字一条龙,爱乍地乍地吧。

县城里,到处在修路,七堵八堵没有好走的路。我事先给儿子检查了山地车,一个假期没怎么骑,车况还算良好,就是两个车胎气小了点儿,于是一顿猛打,直到两个车胎都气壮斗牛,精神饱满,我才安心。六点半,吃罢早餐,儿子背起书包,骑上车,向学校飞驰而去……

展望新的学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会被加大拓宽,不知道精神饱满的儿子能否顶住强大的学习压力。有位名人说过:“这世界上有两件事情很难,一是把知识装进自己的脑子,二是把钱从别人的兜里掏出来。”是啊,学习本就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但也充满了知识的馨香和收获的快乐。他们正处在孕穗拔节期,更是需要丰富的知识浇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前人的殷殷叮嘱犹然在耳。真地希望儿子能够发奋图强,再接再厉,不惧困难,勇往直前,到年终拿出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每天都有崭新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的校园课堂。敬爱的老师威严又慈祥,带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我们就像花朵一样,学习就是最好的营养。书声琅琅,百花齐放,立志为祖国奉献芬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科学家是我们的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国家英雄是我们的偶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奋发图强珍惜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刻准备着让青春闪亮……”(傅嘉艾《好好学习》)

对了,新的学期,儿子的班主任更换了,原来的王老师不干了,英语张老师成了班主任。一年来,因为儿子的事,和王老师互动挺多,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老师教授思想品德,工作非常认真,当班主任也极负责任,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她的评价都非常高。微信群里,开学的前一天,她说不当班主任的消息发出来以后,各位家长纷纷表达了恋恋不舍之情,送上了温馨的祝福。还好,尽管不当班主任了,她仍然留教思想品德功课,颇感欣慰。她说:“和这些孩子相处了一年,真心话真是舍不得,好在还继续教他们,能每天看到我这帮可爱的孩子们。”我也特意作诗一首《题赠王秀芬老师》,表达我的留恋之情:

桂子飘香西风凉,芦荻苍苍菊花黄。

日月流水一春秋,师生情谊满学庠。

先生有心多思劳,桃李无言自菲芳。

此去昆仑亮宝剑,再下天山拜师相。

时光匆匆,春去秋来中,我们逐渐变老,孩子们的成长也在悄悄地进行着。毕竟,这个世界是他们的,几年的功夫,盼望着盼望着,忽然就过去了。过几年,他们大学毕业后就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了。现在说着还有四五年的时间,其实并不遥远。回顾自己尽五十年来的人生路,恍若一梦间。顿生“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的萧瑟之感。浩瀚宇宙,无时无刻不在新陈代谢,我们也只是时间长河里随波逐流的一粒尘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