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点凝视法Trataka

(2018-12-06 10:03:00)
标签:

图片文字转载

shatkarmas

trataka

分享

yoga

分类: Yoga瑜伽

一点凝视法Trataka



一点凝视法(Trataka)是一种培养专注力的简单而强大的哈达瑜伽方法,是哈他瑜伽所传授的六种净化方法(Shatkarmas)之一。该技巧是定睛凝视在一个点上,这一点也许是个物体,或者蜡烛的火焰。

一点凝视法的练习具有科学根据,即眼球的运动可以反映我们的思维过程。当我们集中精力时,我们的想法集中在一个特定的主题上,藉此,闪现的念头变少,甚至可能消失。同时,眼球变得更加稳固。眼球运动和精神状态之间有联系,这可以在EEG机器上轻易演示。

一点凝视法的练习使用相同的原则。如果我们用力地定睛凝视一个特定点,就会使心智稳定集中,想法会变得越来越少,动荡不安的心智也会受到控制。

一点凝视法Trataka



一点凝视法有很多种类,练习者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物体来进行定睛凝视,可以使用蜡烛火焰、墙上黑点、水晶球、清晨的阳光、满月、神像等等,可根据自己的选择加以采用。最常用的技巧是凝视蜡烛火焰。

一点凝视法即在保持专注的情况下,眼睛凝视一个小而固定的点直至眼泪自然地流出来。可以分为外部练习(bahiranga trataka)与内部练习(antarang trataka)两类。

一点凝视法Trataka



外部练习法。
方法步骤
1.通常选择蜡烛火焰作为凝视物,因为即使闭上眼睛,烛光的影像也可以在眉心处停留很长时间。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物体,比如水晶球,具(印度教和佛教坐禅时所用的线形图案),脉轮甚至是月亮。不同的物体会对思维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你的Guru(导师)没有作特殊建议的情况下,最常用的还是蜡烛火焰。
2.一点凝视法的练习最好是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3. 采取冥想坐姿。烛光与视线距离2到3 英寸(1英寸约为30.48厘米)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在练习过程中,烛光稳定不跳跃。
4. 眼睛睁开,凝视烛光5到10分钟直至眼睛开始流出眼泪。此时,慢慢闭上眼睛,关注眉心烛光的影像。如果脑海中产生杂念,不要跟随。

一点凝视法Trataka


作用功效
1. 一点凝视法可以帮助提高眼功能,缓解眼睛压力,头痛、近视及白内障(早期)。通过练习可以使眼睛更加明亮。
2. 一点凝视法对大脑及思维方面有一定积极作用,可以缓解抑郁、失眠问题,还能提高记忆力、培养专注力。
3. 凝视可以限制我们的思维,将意识完全放在眼睛这一个感官上。我们的思维沉浸其中,将思维从外界带回来,中止了波动。
鉴于此,有人说第六感是思维被激发的能力,可以通过练习一点凝视法得到增强。 

一点凝视法Trataka


 一点凝视法是六大传统瑜伽清洁术之一。进行过程中,保持双眼长时间注视同一物体,不转移对象,亦不能眨眼,故名一点凝视法。

     长时间的凝视会使大部分练习者流泪,但这对无损身体,只是不使用洗眼杯和洗眼剂,从内部清洁眼睛,排出污垢。


一点凝视法Trataka


     起初,你会总想眨眼,练习一段时间后自然会适应。开始时,惯用的有效方法是在一间完全黑暗的房间,点一根蜡烛或者利用一个很小的发光点,凝视。尽管不少资料建议保持凝视不眨眼睛3-5分钟,但在黑暗房间中,这样可能伤害眼睛,因此建议开始时注视蜡烛火焰或发光点仅保持15秒。

    这作用于眉心轮,也就是第三只眼--位于眉间,额骨与鼻骨交汇处以上1-2英寸(2.5-5厘米)的位置。

        
一点凝视法Trataka



技巧–

    一点凝视法最常见的练习方法是采用蜡烛的火焰或其它较小的光源(尽管其它书中介绍不同的方法,但烛光简单易行),根据视线,置于前方3-5英尺(90-150厘米)处,高度与双眼齐平。注视前,推荐使用掌捂法:两个手掌呈浅碗状,按压眼周几秒钟。

    现在开始注视烛光(或选用的其它光源),保持10秒钟不要眨眼。之后每隔一天,延长10秒钟,否则长时间凝视烛光或火光,易造成伤害。
    
  该技法增强对感官的控制,提高自醒力,加强对外界环境的控制力。睁开眼睛,望向烛光(选择的注视物),它会唤起愉悦,并且保持,让你的思想不再受其它事物干扰。切记,不要转移视线,不要走神。在眼睛疲惫或干涩前,放松双眼。用冷水驱除眼睛的疲劳。在练习过程中,你或许会体会自己与外界分离开来,眼前的凝视对象逐渐与你溶为一体。跟随它,保持注意力集中。

一点凝视法Trataka


 益处

1. 增强视力    
2. 这一过程可以激发练习者进入专注状态(八支分瑜伽的第六阶段),从而走进冥想。
3. 坚持规律性的练习,一点凝视法将赋予你催眠他人的能力。
4. 一点凝视法可能给予眼睛和手神奇的治疗能力。

    练习时在暗室中,避免其它光源,室内安静,环境舒适。
 
   不少超自然能力是在规律的瑜伽练习后显现的。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经历在超心理学,精神学和其它未明领域中得到认可。部分长期坚持凝视法和瑜伽的练习者声称他们曾与天神相遇。
    
   这些说法是真是假我们不敢断言,当今为科技时代,请跟随有经验的导师共同体验一点凝视法,亲身感受它的奇妙。

以下练习都应该以一种舒适放松的坐姿来做。
 
一点凝视法Trataka



A、近距离聚集

        .大大地睁开双眼

        .把眼珠滚向眼眶的顶部

        .然后聚焦(注视)在两眉之间的中点上

        .有规律地呼吸,两眼聚焦在这一点上保持15秒钟之久,或保持到双眼开始感到疲劳的时候,这两种情况随便哪一种先出现都可以。

        .然后,将你的双眼转至普通焦点上,休息10-15秒钟。

        .现在,又将两眼聚焦于鼻尖上15秒钟,或到疲倦时。

        .回复普通焦点上,休息10-15秒钟。

        .然后重做1次。

一点凝视法Trataka



B、眼侧视

        .先向前直视。

        .将两眼尽量向右边转,保持10秒钟。

        .现在再向前看5秒钟。

        .然后尽量将双眼转向左边,保持这样左侧凝视10秒钟。

        .再向前直视,休息5秒钟。

        .然后,每边再做两次。

 
一点凝视法Trataka




 C 四位置眼转动

    ·将眼睑尽量睁大。

    ·将眼球尽量向顶上转,保持1秒钟。

    ·然后将双眼尽量转向极右边,保持1秒钟。

    ·然后将双眼尽量转向眼眶的底部,也是保持1秒钟。

    ·然后将你的双眼转到极左边,也是保持1秒钟。

    ·然后将你的双眼转向顶上。

    ·这就构成了一次完全的转动或圆圈。做10次这样的转动,然后反方向再做10次。

    ·请注意:重要的是每将眼睛转到四个位置之一时都要停1秒钟。那些把眼转动练习当成一个连续动作来做的人往往倾向于变得贪懒而取巧,往往忽视让眼球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为了得到最大益处,不要走捷径。当你将双眼从一个位置转向另一个位置时,要经常做到向最上、最左、最右或晟下的程度转动。

一点凝视法Trataka


快速变焦练习

    ·这个练习最好是在户外或窗前做,以便你能够首先聚焦在至少50英码以外的某一物件上,这物件可以是一棵树、一幢建筑物、一部停置的汽车或随便什么(如果不可能做到坐在户外或窗前,可以聚焦(注视)房子内最远一角的某一事物)。

    ·尽快把双眼聚焦于远处景物(越远越好)之上,然后立即将眼光收回,用双眼凝视鼻尖。

 
一点凝视法Trataka



一点凝视法Trataka
一点凝视法Trataka



一点凝视法Trataka

 

    ·现在又快速地在远方景物上聚焦,然后转向鼻尖上。

    ·在远、近两事物之间做前后快速连续聚焦练习。

    ·每一事物上聚焦10次,然后休息30秒钟,再做一遍(每事物聚焦10次)练习。

    ·有时候,西方的眼科医生给人们推荐这个练习的一种变体。手里拿支铅笔或钢笔,把手臂伸直,用心注视写字的笔尖。慢慢把这支笔拿向你的脸,越来越近。拿到鼻子前,然后又慢慢将它移到一臂之遥。

    瑜伽眼睛保健功对于改善远视眼和其他视力缺陷也一样有效益,不妨多加练习。


一点凝视法Trataka
一点凝视法:
1、眼睁大口闭拢。离图30~40厘米。
自我暗示:黑点看大黑点看清。凝视大黑点两分钟,尽量不眨眼。
练就不眨眼的凝视力后,把使用的黑点逐渐变小。
—黑点看四天左右。
2、长时间凝视,在黑色圆形的位置出现比原来大得多的圆形。
坚持每天练习,直到能看到大的圆形为止。
培养集中力,扩大视野。 ​​​​

一点凝视法Trataka

一点凝视法Trataka
一点凝视法Trataka

凝视方法有许多:
凝视眉心、鼻尖、暗室的烛光、清晨的太阳或月亮。
每一种都会对心灵产生不同影响。
但需谨守某些注意事项,
否则会造成身、心两方面的伤害。
世上的人都了解到思想的力量。
集中的心灵其力量也是无限的。
如果错误将其导向世俗的利益时,
就会陷入自私自利的漩涡里。

一点凝视法Trataka
一点凝视法Tratak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