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房地产分析师的自白

(2013-09-28 16:48:18)
标签:

房产

分类: 生活感悟:点点滴滴是日子
一个房地产分析师的自白

 

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基本判断是:1、未来还有白银十年。2、市场存在短周期波动(2-4年)。3、当前基本不存在全国性的明显泡沫。4、少数地区存在严重供大于求的情况,或者有泡沫,或者泡沫已破(如鄂尔多斯)。

 

基于上述总体判断,在多数时间段内,我的房地产言论,是偏乐观的,看多的时候远多于看空的时候,所谓看空也只是基于短周期波动的判断。正由于此,在网上,总是有很多网友指责我的“看多”立场与言论(比如下面这位),甚至其中部分人极尽嘲讽之能事;还有少数人,存在动辄谩骂之不雅行径。

 

比如,今天,有个网友在微博上留言:“我一直想问杨红旭,你一直替房地产说话,那你叫我们80后的没房年轻人怎么办?是不是在这个国家,一点都看不到希望了?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房价收入比,你让人怎么能对工作有热情、对生活有憧憬?所有月薪在房价面前都是浮云……”。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心态与想法。我非常理解这位网友的心情和处境,但对不起,我没办法帮你,真的是无能为力。我想,政府和官员,应该听取你的心声,在住房政策与制度设计方面,考虑到你这样一个社会群体的处境,比如能否在公租房方面提供一些保障或扶持。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每个人的职业,必须有一个定位:我只是一名房地产分析师、研究者,我所追求的是尽可能准确的预测市场走势(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政策走势)。至于说,市场(房价)上涨或下跌,以及调控政策(如房产税),是否符合一般民众的需求、预期、利益,非常抱歉,这并非我所致力研究之事。

 

那些想要在房地产市场这条河中游泳、捉鱼,进行交易,想要获得利益(包括自住及投资),规避风险的朋友,可能更有兴趣关注我的言论,对他们的行为也更有价值。而那些只想站在“河边”看热闹,对水中的人指指点点,而自己不想、不敢、不能下水的朋友,看老杨的博客与微博,意义并不大,有些时候还净添堵,不如去别处逛逛。

 

下面这些文字,可以更好的说明我的立场。摘自我的新书《《楼市探秘:赚在短周期,赢在长趋势》的自序。

 

关于市场预测,多说多错,少说少错,不说不错,预测的越具体,越容易失误。经济学,一般是用来解释现象的,不是用来做预测的,尤其是资产市场,动态变化快、影响因素多,很难准确预测。相比股市,对于房市的预测,难度要小一些,而且也不需要总是具体到点位。

 

但预测这事,必须得有人做,我从事的是应用性研究,不是搞理论和教学,预测是必须的。如果只是回顾历史,那不如去当历史老师;如果只是分析现状,那也只能承认现实,或者玩点“事后诸葛亮”;只有对市场走势进行高水平的预判,才能对广大造房者、卖房者、买房者,有价值、有意义。预测市场,需要一点点、持续的反思失误、总结经验,承认失误没什么丢脸的,反倒是那些只爱喊口号,甚至明明预测已被证明失败,仍找出一堆理由固执己见的,才可气、可怜、可悲。

 

我的预测是动态变化的,根据宏观经济、宏观政策、房地产形势变化,会作阶段性的调整,正由于此,有些人批我是“墙头草”、“摇摆派”。但我始终认为,我所从事的研究,绝非学术性的、道德性的研究,而是市场性、实践性的研究。如果是前者,一种观点完全可以坚持多年不变,比如“中国房价就该下跌一半!”但既然是后者,那么就只能信奉唯物主义了,流水变了,还想刻舟求剑,只能谓之“顽固不化”。

 

市面上,预测市场走向,尤其是房价涨跌的机构和人,非常之多。其中,有些预测比较夸张,比如动辄房价将翻番、将暴跌五成。有些,则比较理性、谨慎。其实,观点如何,并不重要。我有一个“金字塔”理论:预测房价走向的观点,是金字塔尖;严谨的逻辑,是塔身;足够的信息与数据,是塔基。

 

一个靠谱的预测,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三合一的金字塔。随便抛一个观点出来,并不难,但很可能成为“空中楼阁”;有些经济学家的逻辑性非常强,做学问也很严谨,却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占有房地产数据,塔基不稳也。有些人的预测,也许某一次、两次成功了,但如果没有找到方法论、形成自己的逻辑体系、占有足够的数据,只能说成功也属偶然。

 

我深知市场预测,尤其预测短期市场之不易,所以形成了一个习惯,每隔几个月,就会翻翻过去发表的市场类的文章,反思一下失误之处,总结一下成功之处。从2008年元旦开始,我都会在新浪博客上写一篇同名文章:感想、感恩、反思。2010年开始,加入了对过去一年市场预测的反省,以及对未来一年市场走势的预测(大家可以去我新浪博客上查看)。通过这种方式,逼迫自己面对现实,坦然接受预测失败的苦涩,享受预测成功的喜悦。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自感近几年对市场的预测水平持续提高,进步很明显,抓住了一些市场深层次的运行规律。

 

不妨举一个失败例子和一个成功例子。2008年-2009年,全国楼市经历了一次短周期,2009年3月,市场刚露复苏迹象,当时我预测市场还没到底,住宅成交量反弹尚不足以形成反转,结果其后市场一路绝尘。那次,面对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对楼市持偏悲观态度,导致判断出现明显失误。

 

2011年-2012年,全国楼市再次经历一轮短周期。2012年3月,住宅成交量反弹时,我坚定的判断“春季行情肯定有”,其后关于“夏季淡季不淡”、“秋季金九银十成色不足,但将高位盘整”、“这个冬天不太冷”等观点被一一验证。其实早在2011年底时,我就在PPT课件上明确:2012年楼市将经历“探底、筑底、复苏”的三部曲,“下半年市场将强于上半年,明年将强于今年”;并在几十个公开会议演讲中、企业内训中,反复重申和强调这些观点。结果大家都已清楚,单就对2012年市场走势的预测,不知国内有没有其他专家,比我的预测更具体、更精准?

 

有趣的是,2012年底和2013年初时,部分媒体回顾并检验了2012年初时专家们的预测,戳穿了那些伪专家的瞎预测,同时也给真专家以精神鼓励。比如,2013年2月1日,南方都市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房价预测纷纷:年终对照时,才惊觉大话连连》。回顾了18位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财经评论人、房地产学者、房地产专家、地产大佬等对2012年楼市的预测。

 

结果发现有些人较靠谱,有些人说大话,其中将我评选为“五星级”预测者(共有两位)。另外,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直到本书交稿,很多粉丝在我微博留言中表示感谢,因为他们当初看了我“建议购房的观点”,相信我的判断,并且采取了购房行动。

 

承认不足,才会进步。与其打肿脸充胖子,不如在反省中不断改进。这就是我的一点研究心得。

一个房地产分析师的自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