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保价计划”
(2008-09-24 08:41:07)
标签:
房产 |
分类: 地产时评:凡事麻辣烫一下 |
客观看待“保价计划”
最近,上海某楼盘推出“价格保障计划”,如果一年内房价出现下跌,开发商将给予差价补偿。东方早报的朱楠和新闻晚报的杨冬分别就此事采访了我。对于保价这一现象,稍作剖析。
2005年第三季度,在“国八条”的打击下,上海楼市低迷,各种促销手段粉墨登场。笔者当时曾写过一篇文章《楼盘促销八招》,分别是:招式一:直接降价——“我的爱呀,赤裸裸” ;招式二:免费送——“礼多人不怪”; 招式三:内部员工价 ——“犹抱琵琶半遮面” ;招式四:搞团购——“上兵伐谋”;招式五:无理由退房——“中国式离婚”;招式六:减首付——“李代桃僵”;招式七:保价计划——“我拿青春赌明天” ;招式八:先租后卖——“移魂大法”。
当时全国只有长三角少数楼盘曾宣称进行“保价行动”。其中上海新江湾城的雍景苑比较典型,开发商承诺,将近一年时间内,购买该楼盘的消费者,可以在区域平均房价下跌时获得开发商的差额补偿。这在当时的上海,还是挺新鲜的,而且确实收到明显效果,开盘当天成交33套。一年后,上海房价继续平稳上涨,也就不必补价,所以开发商这一战术取得成功。
今年以来,由于全部多数城市的楼市都出现了低迷,推出“保价”举措的楼盘也比2005年多,南京、重庆、北京、湖南等地都有案例。多数方式相似:时限一年左右,以自己楼盘的成交价为准。
对开发商而言,明显降价,有两个弊端,一是损失利润,二是有可能导致前期业主闹退房、寻补偿。若想在不降价的前提下,诱使购房者打开腰包,这也算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办法。尤其是那些对自己产品和区域房价有信心的企业。上周末去嘉兴,那里的开发商都认为前几年在周边城市房价大涨的情况下,嘉兴房价几乎没怎么涨,因此都不认为本地房价会明显下跌,我建议个别质素较好的项目,可以尝试推出保价计划,以消除购房人对价格下跌的担心。
从购房者角度考虑,如果需求比较迫切,近期想要购房者,商家有此保证属于意外之喜,有此保障总比没保障有利,多多少少吃下一粒“定心丸”。从降低风险的角度分析,还得小心被开发商忽悠,因为只参照自己楼盘的成交价,企业存在较大的控制权。
因此而言,衡量一年后房价是否下跌的标准,采用区域成交均价比较合理,可以以周边品质相似的新房价格作为标准;也可以自己楼盘的二手房成交价(不受开发商控制)为参考标准。当然,在具体操作中,情形也会更复杂一些。如果推出保价计划的楼盘确属大盘,而且一年内可供销售的量很大,则购房人的风险就会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