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市场风云:洞察大势看未来 |
辞旧迎新之际,很多人都在关心2007年上海楼市的走向。过去的一年,股市“财富效应”气若长虹、纵贯全年,投资客纷纷弃“房市”投“股市”,卖房、抵贷、典房,不亦乐乎,从投资角度该如何看待上海楼市,又自住角度又该如何度测上海楼市?
最近,国家统计局初步公布了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年度数据。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1.8%,处于近几年的低位;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供应结构有所优化。可以说宏观调控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一些突出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商品住房供应结构性矛盾、房价上涨较快、住房保障制度滞后等。比如北京、深圳等热点城市的房价仍在10%以上增幅的高位徘徊。
相较而言,上海楼市交出了一份还算不错的答卷。200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3%,增幅回落3.8个百分点;新增住宅供应量同比降幅为15%,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比同2005年都有明显下降;住宅供求比由2005年的1:0.70上升至1:0.98,市场供求关系趋于平衡。若按市政府公布的官方数据,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比上年下降3.2%,全国绝无仅有。
为什么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比全国整体表现好得多。原因在于,2005年在“新老国八条”重压之下,惟有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楼市应声而跌。2006年已趋于稳定,这是一种比较均衡、良性的低位运行态势。而北京、深圳等部分城市依然沿着2005年高速增长的惯性向前滑行,不可能很快下挫至合理的低位。
从2006年上海住宅价格全年走势分析,成交价格继续维持上涨的势头,全年价格为8094元/平方米。从月度价格走势看,1-6月份成交价格一路攀高;受调控政策出台的影,7、8月份均价经历短暂的下挫,接下来几个月逐渐趋于平稳,应该说,宏观调控的效果比较明显。均价最高点出现在6月,为9230元/平方米;年底的均价比年初时的全年最低价高出了36个百分点,全年住宅市场成交均价表现出波动上扬的走势。
总体而言,在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轮宏观调冲击之下,上海楼市正在逐步适应政策多发、产业转型、产品换位的市场环境,情况总体表现平稳、趋好。
最后,简要预测一下2007年区域市场的发展态势。第一、中心城区市场将稳中有升。2006年内环内市场表现积极,高档楼盘交易整体回暖。由于可售房源较少,2007年其占全市成交比重将会日益下降,同时其稀缺性也保证了房价整体上升态势。第二、内外环间区域市场基本平衡。这一区域的地段性、配套性都较好,而且随着中环线浦西段的开通,其周边的许多板块在2006年都有良好的表现。2007年区域将保持去年的走势,如新江湾城、古美等部分板块将会保持一定的热度。第三、外环外区域市场,平稳中有所下滑。2006年外环外区域市场表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供大于求成为常态。2007年全市仍将有60%以上的供应集中在这一区域,如松江、宝山、南汇等地区,动迁配套房比重较大,“90/70”项目也会在下半年开始陆续进入市场,供求失衡程度有可能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