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的实施:步骤、问题及策略(一)
(2009-11-30 21:35: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 |
|
PBL的实施:步骤、问题及策略(一)
|
|
|
南京大学 崔映芬
|
|
| http://www.pep.com.cn/kcs/d6xy/lwj/200907/t20090707_574396.htm | |
|
摘 要: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真实性的问题,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基本要素是问题、学生、教师。关于PBL的实施步骤,人们提出了很多模式,本文介绍荷兰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 University)大学的“七级跳策略 ”(Seven Jump Strategy),并以其30年来PBL课程的变化为例归结PBL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阻碍因素,提出有效实施PBL的关键在于合理设计PBL问题、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以及合理评价。 关键词:PBL;实施步骤;问题设计;小组合作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最早在医学教育中使用,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巴罗斯(Howard Burrows)于1966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医学院首创,并把它作为该院主要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后来历经推广和修正,PBL已在各个学科领域得到应用,比如教育学、工商、建筑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数学、自然科学,进而成为目前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一类教学方法及学习模式。尽管PBL遭受了诸多批评,PBL的运用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问题,但“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实施层面上的。由于实施不力,PBL过程并没有促进学生进行建构性的、合作性的、自主性的、情境性的学习。”[1] 本文拟就PBL实施步骤、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有效实施PBL的条件等进行论述。 一、PBL的基本要素及实施步骤 1、PBL的基本要素:问题、学生、教师 尽管人们对于PBL的定义及对PBL的理解有所不同,意见并未统一,但考察各种各样的定义可以发现,其涵义中的有些方面似乎得到了公认,即:PBL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的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2]。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问题、学生、教师是基于问题的学习的三大基本要素:问题是课程的组织核心,它们往往没有简单、固定、惟一的正确答案,但能激起学生探索、寻求解决方法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是致力于解决问题的主体,他们识别问题的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努力探求、理解问题的现实意义,构建并重构自己的知识,成为自主的学习者;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工作伙伴、指导者,他们要努力创造出一种支持开放性探究学习的环境,给与学生适时适量的指导。这三个要素统一在PBL的问题情境及进行的过程之中。 2、PBL的实施步骤 国内外的学者提出了很多PBL模型,其实施步骤各有异同。PBL的首创者Burrows提出的实施过程包括五个环节: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后续行动;活动汇报;问题后的反思。这种模式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彼得·施瓦兹等人提出的实施策略模型把实施过程分为八个环节;布迪(David Boud)和弗来悌(Grahamel Felletti)把PBL过程分为四个环节,这些模式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①。 表1 PBL 的实施步骤
资料来源:Moust, J.H.C., Van Berkel, H.J.M. and Schmidt, H.G. (2005) Signs of erosion: Reflections on three decad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Higher Education, 50: 665–683. P674.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