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诗小酒群九月诗会《秋风》同题诗评点
(2017-09-26 23:31:57)分类: 评论 |
浙诗小酒群九月诗会《秋风》同题诗评点
评点/涂国文
同题:秋风
诗作:林夕杰《秋风辞》、阿罗《秋风》、许春波《蝉》、涂国文《秋风起》、陈鱼观《秋风辞》
◎林夕杰∣秋风辞
你一转身世界就凉了
无言的月光再度黏合起瓦砾
在反复拨亮一盏煤油灯
那种羞愧不亚于互扇耳光
锋芒?岁月依旧静默
走向一道陌生的门
2017-8-18
评点:林夕杰的《秋风辞》,以一种干脆利落的行文,表达了回望旧时光的缱绻情愫。起首句中的一个“凉”字,奠定了本诗的基本调性,既点出了季节的特征,又揭示了诗人的悲凉心绪。紧接着第二句中的“无言的月光”,将这种悲凉进一步前推,并与“瓦砾”这一代表故乡、代表旧时光的意象“黏合”在一起。至此,本诗的核心部分基本完成。自第二节开始,诗歌直接将抒写的场景拽回到童年的“故乡”,明确点题。通过对“煤油灯”“牛角”“稻谷”等诸多旧时乡村物事的触摸,抒发了怀想故乡、追忆童年的无言怅惘。结句中的“旧钥匙”与“陌生的门”,真实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心理困境。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呈现的情感特征和美学特质都是怀旧的,是一种对旧乡村、旧时光的无限悼缅和满腔惆怅。这种情绪是个人的,也是公众的。特别是“故乡是一种善念”这一警句,能引发读者的广泛共鸣。
◎阿 罗|秋风
秋在哪里,秋在田园
秋风吹来,秋风薄凉
他是冬的使者
告诉我们冷热是一种病
——有病总会好起来的
好起来之后多看看天空的书
秋在哪里,秋在森林
秋风吹来,秋风手起刀落
一片片叶子,一个个删帖
不折不饶,未来还有更大的一场死亡要去战胜
他有万千星辉万千棵树
率百兽一起呐喊、奔跑
秋在哪里,秋在城市
秋风吹来,秋风无处可逃
一条条街道,一次次追查
高楼和高楼不离不弃
灯火和灯火互相辉映
而他有一场雨遗忘在
肝脏的高山血液的大海
动作迟缓的人有一颗孤独的心
2017-8-29
评点:阿罗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诗人。他的这种行事风格与行文风格,从这首《秋风》诗中,亦可窥见一斑。乍读这首诗,感觉好像诗歌创作的几大忌都跑来这儿集中了:一、无推进的并列式结构模式;二、排比、反复、复沓等传统修辞手法的运用;三、一唱三叹、幼稚童谣式的起首。但阿罗就是阿罗,他是高手的代名词。这首诗歌,每一节都从第三句开始,酝酿着一个惊天逆转,造语新颖、意象新奇,出人意料,其艺术效果类同于“一瓣两瓣三四瓣,五瓣六瓣七八瓣,九瓣十瓣十一瓣,飞入草丛都不见”。越过泥泞的前两行,我们就开始步入瑰丽的原始森林。这是阿罗式的智慧、狡黠与幽默,这是悬崖上的词语之舞。
◎许春波|秋风
说破了吧,你说的地方
风确实茂盛,还有淬火的长刀
落叶倒在地上,叠成埋骨的塔
风还没有起,就已穿过手心,关隘
一早能听见酒的声音
松了一口气,天阴着,仿佛风来
这是有关联的,也有着固定的距离
有风,天必须阴着
其实,差距已经看不清了
风来和没来,都是历史
置身一个朝代之外,繁华就是虚无
下起的雨,浇灌不了没有出生地的秋风
影子上挂满影子,飘在凉的黎明
我伸出双手,替你收割
用声叹息结尾,不知道
风还会不会在大漠,接着长起
我听见几滴风在说话
议论着,叶子的泛黄苍老
以及灰烬
评点:许春波的这首《秋风》,雄浑、凝重、黏稠、阴郁,遣词干脆、有力、武断、霸气,有一种充沛的气势在诗歌中运行,呈现出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命运的苍凉感。在读惯了他静定妙觉、通达随顺的禅诗之后,这首浩荡雄奇的诗歌,给了我一种惊艳的感觉。诗歌一起首就设定了一个倾诉对象——“你”。这一对象,可能是一个他者,也可能就是另一个自己,是诗人在进行自我对话,是诗人灵魂的独语。在诗人笔下,秋风如“淬火的长刀”,无比冷酷、无比锋利,它收割大地上的一切;秋风如“没有出生地”的浪子,它游荡在天地之间,到处堆起落叶——这一“埋骨的塔”。甚至,它尚未到达,就已穿透人们的掌心与大地上的关隘。整首诗歌联想丰富、比喻新奇、意象浑朴、造境悲雄。古老的秋风,在由远方与此在、想象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繁华与虚无等多组既相互关联又互为对峙的关系中满血复活,构筑起一种辽旷纵深的艺术时空。诗歌以雄奇始,以凋落终,浸透着一种苍凉的生命意识。而“长刀”“埋骨的塔”“关隘”“大漠”等意象的铺设,更使得诗歌具有了一种慷慨悲凉的古边塞诗之格调。
◎涂国文|秋风起
古老的苍穹,一张旧唱片在吱吱旋转
被一齐卡在了喑哑的嗓眼里
将从稻谷中归来的人,绊倒在虚假的喜悦里
月光脆裂,大地上阑干着遗言的巨冰
莼羹、鲈脍、菰菜。归思兮,起于洛水之滨
2017-9-2
◎陈鱼观|秋风辞
如果再瘦去一些,我就能将你抱起
放到蒲公英上面飞。
白色绒毛织成的裙子拂过水面,
波心荡,无声的冷月。
等瘦作一滴水,我就陪你去西汉,
那里有黄金的房子,年轻如痴的彻儿
击筑而歌:“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可你选择信任秋天,
夜读书生还没来得及
吹灭蜡烛,你就已与秋天一起离岸,
皱纹结绳,错乱的脚印。
不知你后来的模样是否继续向瘦?
安魂曲只有一个声部,
黄叶纷飞,不相见的知音。
2017-9-9
评点:陈鱼观的这首《秋风辞》,构思极其巧妙。诗歌避开天地间实际的“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辩》),将取材的䦆头移向纸面,移向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直接面对古代经典,生发联想与想象,营造古典诗意,自铸现代宏辞;采用化用与引用,以刘彻的典故,勾兑出自己的诗歌美酒。整首诗运用拟人化手法,将秋风比作一个女子。这个女性化的“你”,我们可以视之为刘彻的宫女,亦可视为诗人陈鱼观属意的某位现实中的女子。“瘦”,是这首诗的诗核,呈现了秋风起时大地的山寒水瘦与人心的憔悴。诗歌中,“佳人”与“书生”之人设,梦幻与现实之纠缠难分,表现的无疑是现代人心灵深处的爱情迷幻。诗歌中诸如“听说你瘦了,瘦成了秋天/如果再瘦去一些,我就能将你抱起/放到蒲公英上面飞”“等瘦作一滴水,我就陪你去西汉/那里有黄金的房子”此类诗句,想象奇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唯美浪漫,空灵隽永,令人惊艳,读罢使人齿颊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