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变局与文学评论的职责——“井冈山文学奖”获奖感言
(2016-03-25 08:22:19)
标签:
第四届井冈山文学奖作品奖 |
分类: 随笔 |
文学的变局与文学评论的职责
——“井冈山文学奖”获奖感言
文/涂国文
时代发展到了21世纪,世界文学,迎来了一个亘古未有之变局:一方面,先锋文学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钻探和呼啸之后,开始呈现出向着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回归的态势;另一方面,“虚构”这一文学道统面对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的当代社会万象,其表现力开始显露出捉襟见肘、力不从心的“肌无力”症状,“非虚构”文学在新象翻涌的社会现实的有力推动、托举下,迅速从沉寂和孤清中凸显出来,攀上文学的峰峦,成为一片流光溢彩的复生林或新生林。
面对文学出现的新变局,文学评论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职责、履行自己的使命,及时介入文学现场,对文学动态进行紧密“盯梢”,跟踪其来龙去脉,客观、冷静地对新出现的文学现象进行鸟瞰、审视、触摸与剖析,洞悉时局之变,不为流风所裹挟,不因目眩而神迷,得出自己的结论,建构自己的观点。
2015年10月,白俄罗斯女作家、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以其杰出的“非虚构”文学创作成绩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桂冠,“非虚构”顿时成为一个世界性热词,成为中外文坛的一个热点话题。“非虚构”文学在新时期的再度辉煌或曰异军突起,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虚构”文学在当代社会生活面前所显露出的困顿乏力,作了及时而有力的疗救。
然而,“虚构”毕竟是文学的正统和道统,“非虚构”作为一种补充性资源,它可以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扮演为文学纠偏的角色,却不可能撼动和取代“虚构”在文学中的主角地位。“虚构”是一切文学艺术形式的本质特征,所有“非虚构”文学,都必须借助“虚构”文学的创作手法与艺术标准来达成或完成自己。“虚构”文学与“非虚构”文学,是文学这只美丽蝴蝶的双翅,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
正是基于以上这种认识,在阿列克谢耶维奇以“非虚构”创作的杰出成就斩获诺贝尔文学奖,“非虚构”创作再度引发世界文坛高度关注后,我写下了《“非虚构”之是与“虚构”之非》这篇浅思录。我没有想到这篇小文能荣获“井冈山文学奖”。衷心感谢《江西日报》和“井冈山”副刊以及柳易江老师对我的奖掖!我将牢记一个文学评论者的职责,在文学评论之路上继续探索。
《江西日报》“井冈山”副刊,是中国省报中的一个老牌文学副刊,也是中国省报中的一个品牌文学副刊。它曾是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江西文学青年心目中的文学圣殿。尽管我离开故乡已经这么多年,但在我心目中,“井冈山”副刊依然享有非常尊崇的地位。在这个物欲汹涌的消费时代,“井冈山”副刊仍然如磐石般坚守着纯正的文学品位,我向它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