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少年作家》杂志1-5期卷首语

(2010-03-16 10:43:22)
标签:

浙江

少年作家杂志

韩美林

金波

张之路

秦文君

梅子涵

孙幼军

文化

分类: 镜像

2010年《少年作家》杂志1-5期卷首语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的题词


阅读经典的姿态

文/金波

 

我每天都与古老又年轻的文字邂逅。每一个文字的背后都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我第一次发现了那个“典”字的象形,那是一双手捧读着一本书。这是一幅永恒的图画。

我希望,我和你每天都在捧读这样一本书,我们也成了一种最美丽的阅读经典的姿态。

我们阅读经典,像走过大师和精英们的画廊。在这里,与经典一生缘结不解。从此,在我们的灵魂上,便有了他们的印记:道德的、美感的、情态的、信念的……都涵摄其中,供我们一生受用。

我们阅读经典,像徜徉于雄伟的博物馆,这里有丰富的典藏,揭示了高尚的追求和高尚的情操,显示了艺术创造的力量和智慧,让我们吸纳着高贵的气息。这一切都激发着我们内心的爱慕和惊羡;我们渴望表达的思想和情怀,便活跃起来,喷涌而出。

我们阅读经典,像走过一条历史的长河,夹河两岸,风云变幻,有时风光旖旎,天光云影;有时阴云密布,电闪雷鸣;无论哪一种际遇,都让我们感同身受,造就着我们的灵心慧眼。

我们的目光走过经典的字里行间,就像生命走过阳光下的林荫大道,让我们神清气爽,遐想无限,有哲思,有妙悟,把我们一步步引向探索与真理之路。

阅读经典的姿态,就是走近思想,走进情趣,走近博大,走进生命的真谛。那是人类最平和的时刻,生话最卓越的年代,也是成长岁月中,最具美感、勤于思考和富于思想的年华。

美好的时光,从阅读开始;

心灵的阅读,从经典开始。

 

关于书的记忆

 文/张之路

 

谈到识字和读书,有几件事情至今不能忘怀。

我四、五岁的时候,有个捡烂纸的人经常从我家门口路过。每当他进门招呼的时候,母亲便给他一些薄饼、馒头一类的吃食。后来,那捡烂纸的人便送来一些字块(在一寸见方的、很整齐、黄花绿绿的纸片上用毛笔楷书了很漂亮的字)交给我的母亲。据说那些字都是他自己写的……母亲便用这些字块教我认字。至今我还依稀记得那些字块装在一个椭圆形的小铁盒子内。

我家胡同口有一间“小人书”店。那书店里绝大部分是“小人书”(后来叫做连环画),只租不卖。花上一分钱便可以租到一本,如果薄一些的可以租到两本。然后坐在店里或店门口的小条凳上看。像《儿女英雄传》、《七侠五义》、《彭公案》、《施公案》、《水浒传》等等都是在那里读到的。那当然是上小学时候的事情了。家里给的一两分钱的零花钱都做了这件事情了。那时候我能背出梁山伯一百零八条好汉的名字和绰号。自以为得意,但没有一个大人能听我背到一半,便笑着把我打发走了。

我家的走廊上堆着许多柳条箱,这是父亲的朋友寄放在我家里的。小孩子好奇,趁大人不在的时候,悄悄打开箱盖,全是书!中文的外文的,小说、教科书、传记……每次我挑选我能看懂的偷偷拿出两本,看完了再换两本……现在想起,许多书名忘了,但是我明白,那些书已经“烂”在我的心里了。

我的人生中有许许多多这样关于书的记忆!书对我的一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的孩子,拥有的书籍不知道比我们小时候多了多少倍,但读书的数量和时间似乎少多了。因此每当有孩子到我家做客,拿起书便埋头阅读的时候,我就十分感动,心里断定,这孩子长大必有出息。

多读书吧!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真是至理名言!

 

让读和写紧紧握手

文/秦文君

 

在一次大型的文学活动中,有位家长热情地握着我的手说:“谢谢您,秦老师。我的女儿读了您的《女生贾梅全传》后,作文写作得高分了。”这话让我感到有些悲哀,诚然,学生读多了文学作品,会对文字产生一种亲近感,提高自己的领悟力以后,写作会有进步,阅读文学对学生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写作,不能那么实用和功利,阅读的缺席很容易引起接受方式的单一,造成人文精神与情感的缺失。另外,世上所有能写出一手好文章的人,都是有很好阅读准备的人,这是必然的,是规律。

阅读也有大学问,读什么?怎么读?为何读?前不久,我重读达尔的《女巫》,《女巫》唯美,它的叙事方式、构思、文学性和人文力量都不错。男孩被女巫用巫术变成了一只小老鼠,他没有别的亲人,只有一个奶奶,奶奶知道这只小老鼠就是孙子变的,所以护着小老鼠。我最喜欢的一段就是小老鼠和奶奶躺在床上的一段对话,小老鼠问奶奶,一只老鼠能活几年?奶奶其实早就查过了,一般的老鼠能活七八年,而一只男孩变的老鼠就能活九年。男孩问奶奶还能活几年?奶奶说她估计也能活九年,小老鼠听了奶奶说的这句话就马上安定下来了,他觉得变成老鼠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唯一的亲人能与他共享人生,始终相伴。

读到这里,书里那非常柔软的东西又一次感动了我,好书里有不比寻常的很多的人生追求,有文学的特殊气质,能够发掘人心底最柔软的东西,并完美地表现出来,还有非常高贵的情感,读得人会意,心里一颤。这种阅读的战栗是最深的感动。

还是谈谈我的读写忠告吧,如果很想写一手好文章的话,可以读得对头些,好一点,再好一点,然后让读和写紧紧握手。

 

收集阳光、音乐、字

文/梅子涵

 

我们都是世俗里的人。我们的生命是降生在世俗和日常中的。但这不等于我们只要粮食和衣服就可以。不等于只要懂得怎么把过冬的稻草、玉米和橡子扛回家就可以。扛的技术再好也还是非常不够,非常非常不够!那个有名的图画书里的田鼠阿佛,别的田鼠都在扛着过冬的稻草、玉米和橡子的时候,他却闭着眼睛在那儿发愣。田鼠们都责怪他,你怎么总是发愣,什么也不干?可是他不说自己是发愣,他说自己是在收集。收集什么呢?收集阳光、音乐、字。田鼠们不明白,有了稻草、玉米和橡子,冬天就可以度过,为什么还要收集阳光、音乐和字?

冬天来了。他们终于知道在那长长的日子、长长的寒冷里,只有稻草、玉米、橡子,是多么寒冷,多么寂寞,多么无趣。他们说,阿佛,你不是收集过阳光、音乐和字吗?它们在哪里呢?

于是他们从阿佛的描述和声音中,淋洒到了温暖,听见了旋律,还听见了诗。

有了阳光、音乐和诗的冬天,才真正的富有,真正的快活了。

孩子的文学的天空就是那些文学的图画书。就是那些文字的儿童文学。他们捧在手里,他们就能跃入。他们跃入了那些颜色之中,那些颜色就成为它们生命的光线。他们漫步到故事里去了,他们后来生命的漫步就可能很从容、很轻盈、很浪漫。他们会活得和花婆婆一样意义完整。

 

看书吧!

                                          文/孙幼军

 

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忽然想当一个作家了。我问爸爸:“怎么才能当个作家?”我爸回答说:“看书吧!”

我爸不过是一个铁路局的职员。我就去问我的一位老师,他常常写文章在报上发表,很像作家的。不料他也说:“看书吧!”

那时候新书店里找不到书,学校图书室的书都让我看完了。旧书店的书很贵,我发现集市上买废纸的摊子上堆集的旧书堆里偶尔有很好看的书,就不断到那里去淘。终于读到六年级时,    自己开办了一个“小小图书馆”。后来,在小朋友问我怎么才能成个作家时,我的回答也是“看书吧!”

一位母亲给我写信说:“已经给孩子买了很多指导作文的书,孩子也都读了,就是没什么提高!您告诉我,怎么办呢?”我回答说:“提高作文不是讲道理能解决的事。让他多读课外书,作文一定会提高。能每天写日记,更好。”

外国也一样。我的外孙毛毛三岁就去了美国,他特别喜欢看书,从图书馆借来英译本的世界文学名著,读初中时,几乎把这些著作读遍了。结果是,他的英文水平比美国同学还高,作文第一。他考上了华盛顿大学,去年回来笑嘻嘻告诉我:“姥爷,我想当个作家!”

当不当作家没关系,要紧的是,他有了一支非常听话的笔,做什么工作都是宝贝。他爸爸是数学博士,电脑软件专家,但因为没有这样一支笔,他的专业著作迟迟出不来。

2010年《少年作家》杂志1-5期卷首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