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常常想,学生在认识了几千个汉字后,也就是大概从小学五年级起,哪怕老师一节语文课也不上,上课就让学生看书,最后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作文能力,我坚信也肯定比现在的状况要好得多。爱上某种学科的前提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最根本的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和作文的兴趣。语文和数、理、化不同,一天到晚让学生做考卷,是做不出真正的语文能力和作文能力的。
我们有的语文老师很小气,舍不得多把分数给学生。其实想开一点,大可不必。多给一点分数给学生,老师并不损失什么;而学生看到了高分,他的学习积极性就可能上来了。为什么非要每次都把学生弄得垂头丧气,脸上无光?一次两次脸上无光,可能没有什么;次数多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可能就毁了。我做老师的时候,每当接教一个新的班级,前面五篇作文,不管学生写得好差,一律给100分,学生一开始就对我这个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这位老师有意思,与别的老师有点不一样。那些平时作文能力强的同学得了100分,沾沾自喜,认为老师有眼光,“慧眼识英雄”啊!那些平时不会写作文的同学,得了100分,他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知道老师在鼓励他啊!没有谁会傻到天真地认为自己的作文就真的达到了如此水平之地步。这些同学可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以来,作文就一直没及过格,现在第一次及格了,而且连续得了5个100分,你说他会不喜欢我这个老师、不喜欢写作文吗?
上面我先拉扯这些,下面我就开始切入正题,谈谈我的作文观。关于如何写作文的具体方法,你们的语文老师该讲的都给你们讲了,我并不比你们的老师高明,我讲不出什么新鲜的东西,就不讲了。我想从另外几个角度,谈谈我对作文的理解。
(一)作文能力是检验语文能力的唯一标准
我们为什么要读语文?我认为有三个目的:一、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就是说话的能力;二、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就是作文的能力;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也就是人的素质。说话基本上每个人都会,特别能说的人和特别不会说的人比例都很少,因此这个目的可以PS掉;人文素养,隐藏在每个人的言行和思想深处,一般也很难看出来。那么,我们学习语文最显性的目的,其实就只剩下一个,那就是提高自己作文能力了。
作文能力是检验语文能力的唯一标准。看一名学生的语文到底学得如何,看看他写的作文就行了。语文基础知识固然非常重要,但如果不会写作文,所掌握的这种语文基础知识就值得怀疑。同学们不要小看了作文,作文决不是单纯的文字游戏,它是写作者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既能反映出作者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更能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对情感的感悟能力、对世界的洞悉能力和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反映出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品位。
古代的科举考试,只考一篇文章,其实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历史上有那么多著名的人物,比如文天祥、王维、柳公权、贺知章、张九龄、吕蒙正、张孝祥、陈亮、杨慎、 张謇等人,他们就是状元出身,是凭一篇锦绣文章进入仕途的,事实证明,他们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具有经时济世的非凡才具。而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读了十几年的语文,连一篇像样一点的文章也拿不出来。我曾听一位专家说,有个研究生毕业的年轻人,单位领导让他写份报告,结果文理不通,错别字连篇,让人摇头。
因此同学们从现在起,就要在心里建立起这样一种认识:作文能力是检验语文能力的唯一标准。
(二)把整个世界作为你的课堂
200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为我们《作文新天地》杂志题词:“把整个世界作为你的课堂。”我觉得柳斌同志的这一题词,揭示了写好作文的真谛。
我认为,作文的技巧是有限的,是易于传授的,是容易学的,从小学到现在,有关作文技巧方面的知识,你们的语文老师应该都教给你们了。然而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同学对作文存在畏难情绪、写不好作文呢?这里面牵涉到很多因素,但最根本的因素,我认为还是作文题材方面的问题。同学们常常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这是作文的致命伤。
丰富的作文题材来自于哪里?它有两种主要来源:一、来自于对现实世界、对社会人生、对内心情感的细致观察或深刻体悟;二、来自于广泛的阅读。现在影响同学们作文质量的因素我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作文技巧方面的因素,再一个因素——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题材匮乏。不少同学,作文写来写去都是谈学习,题材范围非常狭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在作文中大谈学习的同学,往往是那些学习成绩并不太好的同学;而真正学习好的同学,他们写作文倒是不太写学习方面的题材的。同学们一天到晚都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中,对“学习”的心理忍耐度应该说早已达到极限了。现在写作文还要谈学习,烦不烦啊?!当然我这里并不是说学习方面的题材就不能写,而是说要尽可能拓展作文的取材范围,丰富我们的作文素材库存。过去有很多同学一写母爱,就写自己生病了,妈妈冒雨送自己上医院,回来后自己躺在床上,妈妈坐在床边为自己补衣服,“我”其实并没有睡着,看到妈妈这样关爱自己,感动得偷偷流泪。一写助人为乐,就写自己在雨中帮老大爷推车,结果上学迟到了。反正他每写一件事情,老天爷肯定要下一场雨。更有甚者,有些同学为了让自己的作文能感动人,不惜胡编乱造,不惜让爸爸妈妈“壮烈牺牲”。早些年,每当中考、高考,全国就要死一大片爸爸妈妈,是真的死了吗?不是!是他们的不孝儿女们,为了作文搏一个高分,瞎编一气,让他们“光荣”的。
可见作文题材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作文的最严重、最触目惊心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解决。题材问题不解决,广大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可能真正得到提高。而柳斌同志提出来的“把整个世界作为你的课堂”,就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世界”包括客观现实世界和作者的内心世界。这两个“世界”构成柳斌同志所说的“整个世界”。
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必须关注客观现实世界,充分观察、感知和体悟社会人生,挖掘生活中的美,将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纳入自己的取材范围。同学们必须要具有这样一种作文气魄,要有调遣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大将风度”,要有一种“我就是世界的主宰,宇宙万事,何事不能为我所用?!宇宙万物,何物不能写入我的文章?!”的豪气。“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天下好酒数杜康,天下酒量数刘伶;饮了杜康三盅酒,醉了刘伶三年整。”这些句子大家一定很熟悉。刘伶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著名的“丑星”,其他六贤都风流倜傥,独此君形容委琐。他纵酒放达,有时将衣服脱光在屋中裸形。有人讥笑他,他却说:“我把天地当作房屋,把房子当衣裤,你们为什么跑进我的裤裆里来呢?”我这里讲刘伶的故事,当然不是要同学们像他或者芙蓉姐姐之类的人一样脱光衣服,而是想告诉同学们,在作文时可以学一学刘伶,把整个世界、整个宇宙看成自家私有的作文财产、作文素材,像青年时期崇尚“泛神论”的郭沫若先生一样,将自己的前胸贴着天壁,将自己的脊背贴着大地,把整个世界,整个宇宙,全部吸纳到自己的心胸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