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写成字的 |
我有一个老乡,姓许,40多岁。年纪不算大,可工友们都习惯叫他老许。同很多外来的民工一样,是京城里最普通的地板安装工。而他的弟弟,却在地球的那一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首都,从事着令人羡慕的工作----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美国华盛顿首席记者。
他们是一娘同胞的亲哥俩,是从山东菏泽农村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每当提起这个引以为荣的弟弟,老许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他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弟弟的新闻录音:“各位听众大家好,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美国华盛顿记者许**为您做现场报道......”看得出,哥俩的感情很深。老许的弟弟早就在北京城里买了房,常年的在国外工作,喏大的房子就在那里闲着,弟弟有好几次打电话要哥哥去住,可老许推辞了。弟弟的家在高档小区,周围邻居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老许不习惯。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一身土得掉渣的打扮,还要扛着干活的电动工具进进出出的,门口的保安见了也要盘问半天。所以,至今,老许一家还租住在大兴的一间平房里。
很多的人都不理解,按道理老许是不用那么辛苦干活的,更不必出来到北京打工混饭吃。有那么一个有能耐有本事的弟弟,随便给老家县里或者乡里的领导打个招呼,准能给老许安排一个不错的差使。可老许每次提起这事都是嘿嘿的笑,说弟弟是国家的人,干的是大事情,自己不能给他添麻烦。弟弟每次回家探亲,哥俩躺在炕头上,一聊就是到天亮。小住几天后,弟弟总是要掏出很多钱来,麻烦大哥多照顾老人,老许就很不好意思,坚决不收。说自己孝顺父母是应该的,弟弟在外也不容易。美国那么发达的国家,东西贵的很,不象在老家,到庄稼地里随便转悠一圈就是一顿饭。
其实了解老许的人都知道,当年哥俩上学的时候成绩都很好,后来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供应两个学生,老许就辍学不上了。这事,在老许父母的心中,一直觉得是个愧疚。要不然,许家准能又多了一个大学生。可老许看得很坦然:哥俩就得有一个守家的,不然父母老了谁来照顾?弟弟比自己脑子好使,应该有他去上学。
如今的老许在北京过得也很幸福,一个月两三千元的收入,在别人眼中可能不是很多,可他已经很知足了:怎么也比在家种地强的多。老许工作的时候喜欢听广播,当然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频道,听到自己兄弟的声音,他干活塌实。据老许讲,布什总统每年都要举行年会招待国外的记者,其中就有他弟弟。当下他最大的愿望是,希望两个孩子都能好好上学,考个他们叔叔那样的好大学,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不再象他恁辛苦。
前一篇:天天都在京城漂.......
后一篇:《常州晚报》1.上班之前先跳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