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子晚年定论序

(2015-06-28 13:48:25)
标签:

朱子

动心忍性

分类: 传习录

    洙泗之传,至孟子而息【1】。千五百余年,濂溪、明道始复追寻其绪【2】。自后辩析日详,然亦日就支离决裂,旋复湮晦。吾尝深求其故,大抵皆世儒之多言有以乱之【3】。守仁蚤岁业举,溺志辞章之习。既乃稍知从事正学,而苦于众说之纷挠疲薾,茫无可入,因求诸老、释,欣然有会于心,以为圣人之学在此矣。然于孔子之教,间相出入,而措之日用,往往阙漏无归,依违往返,且信且疑。

    其后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4】。体验探求,再更寒暑,证诸六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之海也【5】。然后叹圣人之道,坦如大路【6】,而世之儒者妄开窦径,蹈荆棘,堕坑堑,究其为说,反出二氏之下。宜乎世之高明之士厌此而超彼也!此岂二氏之罪哉?间尝以此语同志,而闻者竞相非议,自以为立异好奇【7】,虽每痛反深抑,务自搜剔斑瑕,而愈益精明的确,洞然无复可疑。独于朱子之说有相抵牾,恒疚于心。切疑朱子之贤,而岂其于此尚有未察?

    及官留都,复取朱子之书而检求之,然后知其晚岁固已大悟旧说之非,痛悔极艾,至以为自诳诳人之罪不可胜赎。世之所传《集注》、《或问》之类,乃其中年未定之说,自咎以为旧本之误,思改正而未及。而其诸《语类》之属,又其门人挟胜心以附己见,固于朱子平日之说,犹有大相缪戾者。而世之学者,局于见闻,不过持循讲习于此,其于悟后之论,概乎其未有闻。则亦何怪乎予言之不信,而朱子之心无以自暴于后世也乎?

    予既自幸其说之不缪于朱子,又喜朱子之先得我心之同然【8】,且慨夫世之学者,徒守朱子中年未定之说,而不复知求其晚岁既悟之论,竞相呶呶以乱正学,不自知其已入于异端。辄采录而裒集之,私以示夫同志,庶几无疑于吾说,而圣学之明可冀矣。

 

注释:

1】洙泗之传,至孟子而息。

韩愈《原道》:“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2】濂溪、明道始复追寻其绪。

朱子《大学章句序》:“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其它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间。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复沈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

 

3】大抵皆世儒之多言有以乱之。

《传习录》11条:“天下之大乱,由虚文胜而实行衰也。使道明于天下,则《六经》不必述。删述《六经》,孔子不得已也”。

 

4】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

《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证诸六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之海也。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6】圣人之道,坦如大路。

《论语·雍也》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孟子·告子下》:“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

 

7】而闻者竞相非议,自以为立异好奇。

徐爱《传习录引言》:“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又尝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8】又喜朱子之先得我心之同然。

《孟子·告子上》:“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象山文集序
后一篇:书正宪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