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率天下而路也

(2010-11-28 19:20:11)
标签:

孟子

农家

许行

率天下而路也

文化

分类: 孟子

    在《孟子·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章,孟子说: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农家的许行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孟子批判了农家的学说,强调了社会分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对于“率天下而路也”,朱子说:“路,谓奔走道路,无时休息也”。这句话通常解释为:让天下人整日劳顿、疲于奔命。这样解释也勉强可以说通,因为没有了社会分工,每个人的生活所需都要自己制备,显然会整日疲于奔命。

    而在《传习录》中卷《答顾东桥书》中阳明子在谈到《孟子·尽心上》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时引用了孟子这句话:

    “今以尽心知性知天为格物致知,使初学之士,尚未能不贰其心者,而遽责之以圣人生知安行之事,如捕风捉影,茫然莫知所措。其心几何而不至于‘率天下而路也’?今世致知格物之弊,亦居然可见矣。”

    这里的“率天下而路也”是“捕风捉影,茫然莫知所措”的意思。古人通常把“义”比作“路”,如《孟子·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而“义”又通“宜”,如《中庸》说“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茫然莫知所措”,即心不能得其“宜”,也就做不到“时措之宜也”,这正如在行走时找不到路时的茫然,好像四处都是路。正是因为“路”与“义”相通,所以《孟子》这章的“率天下而路也”应与下文的“天下之通义也”结合起来解读。“天下”不是指天下之人,“路”也不是在路上疲于奔命的意思,所谓“率天下而路”即四处都是“路”,其实就是无路可走,比喻天下无“义”和“理”,没有了规矩和秩序。“率天下而路也”正是“天下之通义也”的对立面。

    社会作为有机整体正如一个生命体一样,有其内在的条理节文,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既有长幼尊卑的区别,又有社会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各安其位、各负其责,才能互通有无,保持经济的稳定运行以及社会的和谐。不建立在差别基础上的所谓大同是乌托邦,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相对于儒家推己及人的仁爱,墨家的“兼爱”和“尚同”是大本已失,因而遭到孟子的批判。而农家的许行比墨家更进一步,把“尚同”的观念推广到经济生产领域,所谓不分贵贱人人都要亲自从事农业生产,认为这才是神农之道。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社会生产也是如此,如果每个人的生产劳动也是“比而同之”,“必自为而后用之”,那么就不存在互通有无,这是“同则不继”,“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作为整体的社会也就解体了,成了单个人的集合。孟子认为按照农家的主张治理天下,天下就没有秩序可言,所以称其为“率天下而路也”。   

    《尚书·洪范》在“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之后还有关键的一句:“会其有极,归其有极”。这个皇极的“极”也即“允执其中”的“中”,或“生生之谓易”的“易”。《易传》:“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所谓“无偏无陂”“无偏无党”决不是墨家或农家那种抽象的平均主义,而是要立一个“极”,表现为“天地位”、“乾坤成列”。“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然后有了“物之不齐”。这个大中至正的“极”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的社会性,体现为人类社会长幼尊卑的秩序和社会分工的不同。有了“天地位”的“中”,才有“万物育”的“和”,同样,只有每个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责,才有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发展。

    差别和同一不是截然对立的两端,变和不变是相互依存的。一个事物只有它当下是什么,有这样一个确定性,我们才能谈它改变了什么,所以事物在运动过程中也必然“静止”着。如果事物像赫拉特里特所说的那样一直迁流不息,那么事物本身即是虚幻的,事物的迁流本身也无意义。如果每个人都生产同一种产品,那么相互交换产品还有什么意义呢,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了,人与人之间互通有无、相互依存的“大本”也就被取消了。“率天下而路也”正是缺少这样的一个“极”,取消了人的社会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