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工荒,是近年经常热论的话题。我今天突然想到一点:民工荒,到底慌了谁?
一般人可能立即联想到各种媒体对民工荒的报道,下意识地认为是慌了企业:企业不得不收敛起万恶的资本家脸孔,提高工资改善福利来吸引和留住民工。但不知各位留意没有,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有哪个企业高管出来谈民工荒的话题吗?一个都没有!出来谈的都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不是负责招聘的人事负责人,就是负责生产的工厂负责人,这说明什么?企业能消化民工荒的影响!无非以下几招:
1)
搬迁到成本相对便宜的地方。现在深圳的企业往东莞广州搬,东莞广州的企业往河源韶关搬,就是为了避开不断上升的各类成本,其实也只是时间差的问题,过几年,可能他们又要搬了。有老板开玩笑:最终可能要搬到非洲去。
2)
优化流程,减省人手。一方面,企业中本来就有很多浪费人力的空间可改善,只不过以前没压力就没人理而已;另一方面,很多厂以前都倾向于多预留人手,因为中国劳工便宜,养得起。现在养不起,就不预留或少预留了。
3)
提高自动化水平,用机器代替人工。以前劳工便宜,企业没有积极性更新设备,现在设备市场一片火爆:下定金后几个月才能提货,二手机有的也很紧张,海关从5月开始对进口设备申请的审查明显严格了。
4)
适当减少接单,削减一些不赚钱的项目/订单。以前企业喜欢充场面,有的项目/订单不赚钱也做,只是为了给人感观良好,现在砍掉也没什么损失。
5) 转行。做开发或贸易,不要多少人的。
6)
再不济的,就关门大吉好了。反正关门比亏本好,有钱在手,等机会就是。
由此看来,对民工荒,企业是表面慌,心中不慌。
那谁慌呢?地方政府!因为企业外迁,或者企业开工不足,或者因外来的劳工少对消费方面造成的间接影响等,都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虽说现在把GDP放下了神坛,但没有GDP,地方政府还是很难交差的。
于是,地方政府就出面干预了:
提高最低工资,加强劳动执法,维护劳动权益。但除此之外,还做了什么呢?什么也没做!什么也做不了!因为地方政府无力解决城乡二元化的问题,也无力解决产业布局问题,更无力解决高素质劳动力的教育培养问题!那是中央政府的责任!可惜的是,中央政府目前没有针对民工荒专门作出针对性的有效措施(除了工资方面)。
除了政府,还有谁慌吗?有的,三类人:
一是做厂房出租的人。企业外迁了,厂房出现十多年来难得的空置,做厂房出租的焉能不慌?现在国道两边到处都是厂房招租的宣传,从中可见一斑。
二是做出租屋的人,来的人少了,房子自然不好租出去。现在深圳关外的农民已经抱怨收入在降低了,他们已经没有土地,只有靠集体分红和自家的出租屋赚点钱,来的人和企业都少了,将来怎么办?打工他们不愿意,当老板也不愿意,因为都嫌辛苦!
三是农民工。按理说,民工荒应该更好找工作,实际刚好相反,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已经有对策倾向于少人化;另一方面,企业提高了待遇,自然希望招到更高素质和更高技能的员工,而中国的第二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因为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的持续缺失,素质并没有提升多少,因此出现“企业招不到工,民工找不到工”的现象。
综上所述,民工荒,慌的是社会!民工荒是新的社会转型期的开始,这里面有矛盾,有挑战,有机遇,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必须面对现实,作出适当的对策。
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允许,请勿转载!
作者E-mail:pengyangjun@126.com
作者简介:banpeng,真名彭阳军,另一网名banpeng1,企业经营者和网络活跃分子,1971年5月生,男性已婚,广东高州人,长期暂住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