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经营点滴 |
案例:
A公司和B公司是同属一个集团的子公司,B公司的董事长以前是银行的领导,现正在全面负责B公司的筹建工作,在定购设备和工艺技术方面经常与A公司交流,相互之间的配合还算是很好的。只是这一次,他们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事情是这样的:B公司的董事长,到了A公司,和A公司的总经理和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在一起交谈,以下是他们的部份对话:
B董事长:“你们这里总共有多少钱的生产设备?”
A总经理:“大概有三千多万吧”
B董事长:“到底是多少,说一个确切的数!”
A总经理:“应该是三千多万,具体数财务有统计,但也并不准确,可能有些设备没有统计在内!”
B董事长不是很满意,接着又问生产副总:“你们XX车间的每吨料的投入产出的无形损耗是多少?”
A生产副总说:“30~35公斤”
B董事长:“具体是多少?要精确!”
A生产副总:“30~35公斤,具体数每次都不一样,应该在这个范围”
B董事长生气了:“你看你们是怎么管理的,连一个具体的数据都报不出来,你们不看财务报表吗?那上面的数据不可能是你们这样模糊的吧!数据准不准确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应时刻记住这些数据的!”
A总经理认为B董事长说的对,是他工作没有做到位,应在全公司推行下去,每个岗位应十分清楚他管理范围内的一针一线,要做到有问必答,说这是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
A生产副总则不以为然,认为管理者不应对这些数据记的太清,数据不是用来记的,而是在要用的时候去查,如果大家都去记这些数据,工作就会受到影响,清不清楚数据与工作作风没有关系!
请各位支支招,他们需不需要记住管辖内的数据?
******我的观点:
中国的管理人员中,很多人习惯于"大概可能",没有学会用数据说话。没有数据就没有说服力,诚然数据本身会有偏差,但总比大概可能更接近事实。
管理不是一种模糊控制过程,它不是凭感觉进行的,必须用数字说话。另外,从技术的角度,模糊控制技术不模糊,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具体来分析一下这个例子:
(1)你们这里总共有多少钱的生产设备?
这个问题肯定可以精确回答,因为购买的设备是有发票的,与财务统计无关。当然,如果你问现在的资产是多少,就涉及一个折旧问题,这与财务统计方法有关,但具体一个厂的财务手段是统一的,所以也可以精确报出。答不上来说明这个总经理还不够用心。三千多万可大可小,其中的差距可以是几百万,还找甚麽借口呢?
(2)你们XX车间的每吨料的投入产出的无形损耗是多少?
那位副总的回答常见于很多管理人员,自认为振振有辞,其实是很肤浅的,没有深入去探究:具体数每次都不一样,影响的原因有几个?每个原因所占百分比是多少?如何消除这些原因以减少波动范围?做了或准备做甚麽工作去减少波动范围?计划降低到多少?等等
日本人有一句话:对于一件事情,要连问5个为甚麽。中国产品的质量为何让人不敢恭维?首先就是缺乏这种认真的意识,甚麽都是马马虎虎,大概可能,过得去就行,这样能做好产品就出奇了。
A公司和B公司是同属一个集团的子公司,B公司的董事长以前是银行的领导,现正在全面负责B公司的筹建工作,在定购设备和工艺技术方面经常与A公司交流,相互之间的配合还算是很好的。只是这一次,他们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事情是这样的:B公司的董事长,到了A公司,和A公司的总经理和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在一起交谈,以下是他们的部份对话:
B董事长:“你们这里总共有多少钱的生产设备?”
A总经理:“大概有三千多万吧”
B董事长:“到底是多少,说一个确切的数!”
A总经理:“应该是三千多万,具体数财务有统计,但也并不准确,可能有些设备没有统计在内!”
B董事长不是很满意,接着又问生产副总:“你们XX车间的每吨料的投入产出的无形损耗是多少?”
A生产副总说:“30~35公斤”
B董事长:“具体是多少?要精确!”
A生产副总:“30~35公斤,具体数每次都不一样,应该在这个范围”
B董事长生气了:“你看你们是怎么管理的,连一个具体的数据都报不出来,你们不看财务报表吗?那上面的数据不可能是你们这样模糊的吧!数据准不准确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应时刻记住这些数据的!”
A总经理认为B董事长说的对,是他工作没有做到位,应在全公司推行下去,每个岗位应十分清楚他管理范围内的一针一线,要做到有问必答,说这是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
A生产副总则不以为然,认为管理者不应对这些数据记的太清,数据不是用来记的,而是在要用的时候去查,如果大家都去记这些数据,工作就会受到影响,清不清楚数据与工作作风没有关系!
请各位支支招,他们需不需要记住管辖内的数据?
******我的观点:
中国的管理人员中,很多人习惯于"大概可能",没有学会用数据说话。没有数据就没有说服力,诚然数据本身会有偏差,但总比大概可能更接近事实。
管理不是一种模糊控制过程,它不是凭感觉进行的,必须用数字说话。另外,从技术的角度,模糊控制技术不模糊,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具体来分析一下这个例子:
(1)你们这里总共有多少钱的生产设备?
这个问题肯定可以精确回答,因为购买的设备是有发票的,与财务统计无关。当然,如果你问现在的资产是多少,就涉及一个折旧问题,这与财务统计方法有关,但具体一个厂的财务手段是统一的,所以也可以精确报出。答不上来说明这个总经理还不够用心。三千多万可大可小,其中的差距可以是几百万,还找甚麽借口呢?
(2)你们XX车间的每吨料的投入产出的无形损耗是多少?
那位副总的回答常见于很多管理人员,自认为振振有辞,其实是很肤浅的,没有深入去探究:具体数每次都不一样,影响的原因有几个?每个原因所占百分比是多少?如何消除这些原因以减少波动范围?做了或准备做甚麽工作去减少波动范围?计划降低到多少?等等
日本人有一句话:对于一件事情,要连问5个为甚麽。中国产品的质量为何让人不敢恭维?首先就是缺乏这种认真的意识,甚麽都是马马虎虎,大概可能,过得去就行,这样能做好产品就出奇了。
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允许,请勿转载!
作者E-mail:pengyangjun@126.com
作者简介:banpeng ,真名彭阳军,另一网名banpeng1,企业经营者和网络活跃分子,1971年5月生,男性已婚,广东高州人,长期暂住深圳
前一篇:争辩一些无聊问题
后一篇:对一个质量管理案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