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越来越没有味道了...
是人为的漠然?还是不经意间丢掉了什么?
守在父母身边的年纪,每年中秋夜,皓月当空之前,就开始准备着"摆月亮",院子中央放一桌子,月饼,水果装盘,摆在桌上,感觉更象是"供月亮",心情好的时候,坐在院子里赏月,即便回到屋里,依然留着这一桌点心守月到深夜...
从小,爸爸带着我做这件事情,煞有其事又乐此不疲地坚持了二十多年,在我心里,这是一种习惯,对那一轮明月的尊重,并汇聚了佳节的气氛..
出嫁之后,中秋节在婆婆家过,婆婆家却没了这个风俗,若是赶不上周末,大伯子一家还回不来,少了一家三口,自是少了很多热闹,晚饭过后,顶多出门踏踏乡间小路,顶顶头上一轮孤独的明月,人并不比在娘家的时候少,却总觉得缺了很重要的东西...
今年更是简单,因为大伯子一家有事,急于赶回去,中秋会餐改在中午,晚上各回各家.吃完晚饭,和LG出门遛马路,月亮依旧圆,气氛却淡薄许多,回到家,给爸妈打电话,一句话拖口而出:摆月亮了吗?爸爸答摆了,心里一下子踏实许多...
突然明白过来,传统的节日就该有传统的仪式,月亮,院子,月饼,水果,那一张桌子...中秋节是该包含这些的,缺一欠可...
还好,浩浩至今已经跟着姥姥姥爷过了三个中秋,
摆了三次月亮了,因为这个仪式,让小小的心灵默默地充满对中秋的期盼,对那一轮圆月的期盼,也继承着传统...
......
印象里最深的,依旧是那小小的一桌仪式...
(图片摘自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