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少华
林少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934
  • 关注人气:23,8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卖良知和灵魂的人生值得度过吗

(2014-06-03 08:11:31)
标签:

5·25

我爱我

中国海洋大学

钱理群

北大

文化

分类: 采访

出卖良知和灵魂的人生值得度过吗

 

    [按]5月25日,5·25——“我爱我”,心理日。《中国海洋大学报》的学生记者在这个日子找我采访。采访稿原文标题为《林少华:逆境应当成为人生的闪光点》。现改题并略加润色挂在这里。

 

    大学生正处于理想的形成期,也是追求知识的最佳时期,但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愈来愈成问题。为了让同学们直面压力解决心理问题,笔者就个人经历、大学生活以及当代大学生心理取向等问题对林少华教授进行了采访。

 

    :作为一个成功者,您是否也有过人生的失意?

 

    林少华:总的来说,我可能是一个比较有正义感的人,对社会不公正现象采取审视、批评态度的人。这样的人,这样的言说在有些时候很难见容于世,很难见容于人,尤其是周边的人。我能在外面拥有一些影响力,说明社会大方面对这种言论还是认可的,但是用于处理身边实实在在的日常性问题有时候会行不通。这很正常,但内心不免有失落感或失意之处。不过不会因此一蹶不振,因为社会就是这样的。人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有穷困潦倒的时候,有欢欣鼓舞的时候,有失魂落魄的时候。面对人生中失意失落这部分,我们应该捂着胸口站起来,向着人生的荒原奋然前行。如果我身上还有值得一提的优点,那就是我从不屈服。人的闪光点应该表现在逆境当中——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活着。

 

    :近几年,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您单纯作为翻译家的形象,写一些杂文散文,对小说则敬而远之。那么就此您能给我们大学生选择职业时一些建议吗?

 

    林少华:关于就业,其实可以选择逆向思维:对大家趋之若鹜的敬而远之。比如说大学期间大家都在努力考“证”,而你躲在角落里看书,那么日后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有的时候求同不如求异。我的人生中就时常采取逆向思维,我从不喜欢“围观”。例如几乎从不看手机。一次我告诉研究生:手指一划得来的信息是所有人都能得到的,而看书不是这样。逆向思维是一种注重长远未来的思考方式。

 

    :有人说现在的大学正在培养一批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您是怎么看待这样说法的?

 

    林少华: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敢于揭短,坦言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如今大多数人都在关注如何让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他们采取一种精算师的计算方式。现在的大学教授也有不少这样的人,那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很难不这样。说严重些,我们正在批量生产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真正的大学是社会的一面旗帜,是社会的灯塔、标杆。所以我们的大学应该反思,重新定位。

 

    :您曾说,教书才是您的本职。有什么话是您深信不疑并且最想教给我们学生的?

 

    林少华:我想这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正道直行。这也是我的人生信条和经验之谈。我以为,即使在不少人或主动或被动走左道旁门的当今之世,正道直行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一种优势。左道旁门或许一时得逞,但终非长远之计,所付代价也太高,有时甚至要出卖良知和灵魂——那样的人生值得度过吗?当别人不走正道时,你要走正道;别人绕弯路、旁敲侧击的时候,你要正道直行。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时代。在这个时代,既容易使人迷失,也容易使人清醒。要做一个清醒者,要有大的情怀,大的境界,大的理想,大的目标。这样,生活才会充满正能量,也才能避免更多的心理问题。

                                             (采访者:孔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