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少华
林少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698
  • 关注人气:23,8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城镇化与诗意栖居

(2013-04-08 08:05:32)
标签:

城镇化

田园风光

精神家园

海德格尔

文化

分类: 随笔

城市、城镇化与诗意栖居

           

    海德格尔说:“人类,充满劳绩,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通常认为,有无思想是人类与动物类的主要区别。但我以为此外至少还应该加上一条:诗意,诗意栖居。无论如何,飞禽走兽也不至于从其窝洞中觉出诗意和于中营造诗意。这意味着,同为居所,动物是用来栖身的;而之于人,则不仅仅栖身,而且是灵魂的安顿之所,是精神境界的外现,是审美情趣的表达。

 

    不错,从身体栖居或安顿肉身角度来说,城市确乎是不二之选。它太会侍候和讨好我们的身体了:热了有空调,冷了有暖气,落坐有沙发,睡觉有席梦思,拉撒有抽水马桶,散步有彩色地砖,餐饮有酒肆茶楼,购物有大小超市……城市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身体舒服和生活方便而营造的,在这点上可以说应有尽有。唯一没有的是诗意。这是因为,诗意产生于自然,而城市离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砍掉了树林,屏蔽了星星,硬化了泥土;诗意产于从容,而城市让人们在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搏弈中疲于奔命;诗意产生于纯粹与纯洁,而城市使得人们在物欲横流的脏水沟里变得污秽不堪。法国人安托马·菲雷埃一六九O年为新编《通用词典》作注解说:“耕种土地是人类曾经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而文化,则是“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然而城市恰恰与此背道而驰。城市成了土地的破坏者,成了农耕文化和田园风光的终结者,唆使吮吸大地母亲乳汁长大的人类恩将仇报,愈发在其母体上胡作非为。换言之,以断代式思维和掠夺式行为向前推进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正在毫不留情地消解诗意,删除诗意传奇。

 

    我还觉得,删除的不仅仅是诗意,而且可能是诗本身。众所周知,诗经、楚辞、汉赋和唐诗宋词所依托和表达的大多是乡村风光。乡村的消失,势必在很大程度阻断我们、尤其我们下一代对古诗词的理解、体悟和欣赏。小桥流水、平湖归帆、杏花春雨、秋月霞天、渡头落日、墟上炊烟以至灞桥扬柳、易水风寒……假如真有一天,这些画面中一一唐突地竖起整齐划一的混凝土楼房,那将是多么怵目惊心的场景啊!何止诗,山水国画等艺术都可能随之消失。

 

    而最后导致的,必是一个民族精神家园的消失。果真如此,我们还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吗?

 

    所以,如何在“城镇化”和诗意乡村之间找出两全之策,应是决策中枢的当务之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