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灵魂的质地

(2007-02-04 23:50:52)
 

灵魂的质地

年初,当了一次特殊的评委,评2006年感动青岛十佳人物。以“感动”为标准,从20名入选者中投票选出更令人感动的10名。

我想从感动中选出最让自己感动的。事迹材料看了几遍,目光最后锁定于梁志云三个字。“梁志云,女,81岁,胶州市居民。1982年开始收养弃婴,先后收养230个。20多年来始终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对待每一个弃婴。为了养活这些孩子们,她起早贪黑卖冰糕、蘸糖球、捡破烂。社会的捐助和民政部门的补贴也全部用来买奶粉和给孩子治病,自己从来舍不得添一件像样的衣衫……。”

不是说其他人的事迹不令人感动。但梁志云老人的事迹至少有两个特点更为鲜明。一是难度大。较之善良天性和道德操守在特定情况下浓缩结晶的璀璨或瞬间绽放的光彩,老人的爱更表现为恒久性日常性努力。230个,25年,至少9125个含莘菇苦的日日夜夜,那是何等漫长而困难的坚守!二是同职业无关。老人显然没有职业,任何职业性因素都与她无关,所受社会恩惠也极为有限。然而她在社会视线难以投向的角落默默救出一个个弱小而不幸的生命,在本应得到关照的年龄主动关照无亲无故的他人。那无疑是源于母爱本能而又远远超越了母爱的大爱、博爱、至爱。

评选结束之后,半个多月来我一直等待电视,想看看老人的面容,想见老人一面。终于,老人来了——昨晚,老人很快出现在电视台800平方米演播大厅,由她养了十八年的少女挽搀扶着慢慢走上台来。老人实在太普通了!地垅沟一般深的皱纹,皱纹一般深的眼睛,瘪下的嘴巴半张着,只露出残存的两颗牙,很瘦,脖子的三根筋犹如三条枯藤。一身乡间便服外面罩了一件想必是为这次节目新买的开领外套。同西装革履英姿勃勃的男主持人、同身穿旗袍光鲜亮丽的礼仪小姐、同彩灯闪烁金碧辉煌的台上布景形成强烈的反差。稍顷,一位扮以曾经的弃婴角色的少女走到台前,几乎泣不成声地朗颂:“多少八十岁的老人在厅堂在公园安享晚年,而您却以瘦弱的身躯为我们挑起生活的重担……夜里您要蘸多少个糖球才能换回一小袋奶粉,白天您要捡多少个瓶罐才能凑够一张药单……”观众席上不少观众泪流满面。意识到时,自己也已流下久违的泪水。此时此刻,这位八十一的老人感动着数不清的观众,感动着摇撼着青岛这座城市。

关上电视后,我的心情也久久难以平静。我推开窗,面对已经稀疏的灯火和铁青色的天幕沉思那是一颗怎样的灵魂。是的,老人同我及我生活圈子里的人没有可比性。不,有一点可以比。那就是灵魂、灵魂的质地。当我、当我们剥离教授、学者、翻译家、硕导博导之类自命不凡的饰物,而让赤裸裸的灵魂同老人的灵魂并排的时候,就会发现二者的质地是多么不同,甚至是另一种反差!

幸好,灵魂的质地没人评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