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限购真相:钱赚够了,可以收网了

(2016-08-12 14:56:26)
标签:

杂谈

房产

房价

限购

分类: 房产

限购真相:钱赚够了,可以收网了


以前都讲究开发商赚了多少钱,如今连百姓的关注焦点都落在了全国各地卖地收入上,也让各地赚了个盆满钵满。上半年,地王横飞,房价飙涨,地价和房价相互影响,互相推着往上涨。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前7个月,全国共出让257宗地王地块。从城市分布来看,257宗高总价地块中,北京13宗、成都8宗、广州9宗、杭州30宗、合肥22宗、南京22宗、上海20宗、苏州31宗、天津16宗。此外,从城市土地成交情况来看,杭州、苏州、南京、合肥等城市由于地王的频繁出现,地价更是明显上涨,可以说全国各地尤其是二线城市的热点城市土地出让金蹭蹭飙升,截至8月10日,在土地出让金城市排名中,杭州同比上涨290.48%、合肥同比上涨258.22%、苏州同比上涨206.36%、南京同比上涨123.03%。

可见,卖地收入赚翻了。没办法,安家新媒体小编也只能按照以前开发商的逻辑,房价被丈母娘等购房者炒起来了,那么这地价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开发商们炒起来了。谁获利啦?还按他们的逻辑,那就是都赚了。

赚了也就意味着树大招风。于是二线城市楼市调控再次来袭。从另一个层面也可以理解为,钱赚得也差不多了,是时候重启调控政策了。

8月9日,合肥各银行当天放出贷款新细则,对多种情况下的购房情形实行拒贷,此举堪称合肥“有史以来”最严厉的限贷政策。8月11日,南京、苏州同时发布房地产市场调控新政,主要措施包括加大土地供应、优化土地公开出让竞价方式、调整居民购房相关信贷及公积金政策等。苏州还对非本市户籍人士购买第二套房作出了限制。新规均从8月12日起生效。

其实,大家都知道限购是怎么回事,安家新媒体小编也认为,限购本来就是权宜之计,是针对市场过热出台的临时性行政性干预措施,并不具备可持续性,那么此次调控早就在预料之中,前期市场过热,风险陡增,限购限贷似乎也是最省事省脑的政策,只要严格执行,短期内对市场一定会有致命打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问题,永远是限购这个套路,很显然是懒的表现,而且也看不出有任何迹象想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的动力。

但是这种限购究竟是要限制刚需还是要保护过去的炒房者?这是个问题。

当然我们最关心的就是限购后该不该买房?我常说,该不该买房,你问谁都没用,真的还得问你自己,很多专家的建议只是市场具有普遍性的指导,而不是指令,投资建议也是就市场而言,并不能了解你个人的需求,所以如果不是为了投资,作为刚需,无话可说,买房只有刚性没有灵活,不买不行,这才叫刚需。这类人就不要过于关注房价的起伏,房价涨了你担心有风险,房价降了你担心风险更大,这本来就是一个纠结的市场,所以太过关注永远买不上房,还是早买早好。

对于投资者,我不建议,因为我觉得这个市场已经不太适合投资了,当然投机的话那是另一回事。

如今买房,除了过去经常考虑的,现在更重要的是城市的选择一定要引起注意。过去全国普遍上涨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已经呈现严重分化态势。南京、合肥、武汉三个省会城市的今年房价涨幅超过了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跃升为楼市“四小龙”中的南京、合肥房价涨价超两成,每平米分别涨到18290元、9698元。其中,南京房价超过广州,仅次于上海、北京。房价总体上涨情况下,长春、乌鲁木齐、昆明、成都、海口、沈阳、太原,这7个城市房价却出现下降。例如,海口新房价格从去年12月的每平米9527元下降到9199元,降幅为3.44%。

并不意味着房价涨幅过高就适合投资买房,数据反映出来与投资机会有一定的滞后性,现在的数据显示只能证明过去的时间里买房大赚,但过快的上涨也意味着市场风险,所以,买房者一定要擦亮眼睛。而且,即使购房者买了房也不过是数字上的财富。真正买房者,还是要多关注产品本身,而不要被房价上涨的数据蒙蔽了双眼,从而忽略了房子本身的品质。

此次调控,不仅仅是购房者的调控,也是开发商的调控,购房者不用过于着急,更不要恐慌式购房,在现在的大背景下,开发商比购房者受政策的影响并不会小。

尽管房价上涨压力很大,但是限购本身给市场带来的预期影响的象征意义会更大。不排除其他城市也会跟进调控措施的出台,但是会不会为尚未出台限购城市的楼市做促销呢?很有可能,其他城市开发商加快推盘节奏,成交反而会上升。

 

刘光宇,安家杂志新闻评论部主任,安家新媒体主编,资深房地产评论人。(微信号:liuguangyu198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