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的住宅交易中,有八成以上属于家庭的自住房,有81.1%是本市户籍家庭购买。10月22日,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做客首都之窗访谈表示,下一步房地产市场将以稳为主,限购政策将长期坚持。通州限购政策刚刚实施,将来是否放开要根据市场情况确定。
如何正确理解政府的意思,其实每次政府一说话,就会有不同的解读。
一线城市尤其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限购有它自身的原因。安家新媒体从来没有反对过调控,也从来没有否认过限购曾在当时起到的积极影响,但是限购绝对不会百年不动摇。它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调控是应该的,市场经济也需要调控。更何况我们不得不承受当前房地产市场所面临的问题,甚至泡沫问题,但是搞全国一刀切的限购的确值得商榷。
甚至有些限购还刺激了本无需求的购房者。就包括汽车限购一样,有的本来没有买车打算,但是因为限购所以非常珍惜购车资格,于是全家齐上阵,就是为了碰个彩头也要拼上一把,从而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需求。这种需求实际上对真正的刚需是不公平的。
本届政府上台以后,提出的分类调控,目前已经在全国甚至中央有所体现,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而且实际上北京市也是基于北京的特点出台各种政策。但唯一担心的是一些开发商对所谓救市政策的误解,他们可能会认为市场没问题,即使有问题,地方政府比开发商还着急。所以开发商不用担心,从而忽略了产品品质本身的打造,步入恶性循环。让房地产错过救治的良好机会。
所谓的分类调控不单单是城市之间的差异,不仅仅是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政策差异,还包括供给和需求双方的一个调控。那么除了增加住房供给,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还应该包括对个人特别是刚需人群在购房政策上的一个支持。从央行的行为可以解读,中央对个人购房不会打击,而且是用更优惠的政策刺激刚需。
开发商政府必须明确认识到,现在房地产市场将出现两极分化局面,过去傻子投资都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未来需要的开发商将是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开发商,而不是粗放型的。所以中央没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策是英明的,没有针对房价而调控房价,而是从市场的根上找原因,建立长效机制,回归市场,少谈房价,少谈房价会让房价更加逐步回归理性。提得越多,反而起到相反作用。
北京限购不会永远,通州限购也不会长久,本来限购也应该只是权宜之计,不能成为一刀切的手段。如果不出意外,通州的限购一定会短命,市建委也提到,说通州限购政策会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当然未来通州的发展会对流入人口有更高的要求,那么也意味着将来会有新的方式阻止流入人口,但一定不是限购。
刘光宇,资深房地产评论人,安家杂志新闻评论部主任,安家新媒体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