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楼市金九银十难现的六大反思

(2015-09-29 09:02:11)
标签:

房产

房价

金九银十

分类: 房产
楼市金九银十难现的六大反思
    本来今年不可否认市场好了一些,然而事实并没有我们感觉到的那么好。传统的楼市销售旺季“金九”即将结束,从市场成交量来看,远没有我们期盼的那么乐观。以北京为例,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与8月份相比均出现了小幅回落。
    安家新媒体监测数据发现,与8月份相比,今年的“金九”出现房价涨幅超过成交量涨幅的局面。大家都知道,房地产如果只有高房价,没有成交量也是于事无补,不能形成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今年的金九成色不足。如果十月还不能恢复成交量上涨,那么也就意味着开发商期待的金九银十将有可能化为泡影。
    每年的开发商在经历楼市的冷酷无情后都把最后的救命稻草寄希望于九十月份,正所谓的金九银十。其实金九银十的说法来源于汽车行业,但汽车行业和房地产行业始终是有差别的。如果说过去开发商还能盼望金九银十是因为楼市不太成熟,那么今年的楼市还会在九十月份开花吗?开发商还会赚个盆满钵满吗?
    面对着连续多年不再的金九银十,难道我们不反思些什么吗?
    一、大肆盲目涨价并不一定契合买涨不买跌。
    自上半年楼市惊现小阳春之后,许多开发商得意忘形,于是不管不顾不分青红皂白盲目涨价,甚至还形成了房价上涨的攀比风。许多项目短短数月接连推盘,开盘价格多次上调。房价如此快速蹿升,远非刚性自住需求的客户所能承受,部分客户不得不搁置购房想法再度观望,因此导致了成交量的下降。
    过去开发商一直坚信购房者是买涨不买跌,因此也不敢不涨价,在今天看来,开发商该反思一下,究竟涨价能带来什么。
    二、政府并不一定赞成或可以主导房价上涨。
    如果说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房价上涨还可以理解,但是中央政府不可能只顾考虑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政绩考核,更关注的是民生。国家虽然出台多项刺激政策,但大都是为了刚改人群。开发商应该借力使力,就坡下驴,顺势而为。结果,许多开发商反倒是抓住了机会似的大肆涨价。结果呢?违背了中央的意愿,违背了市场的规律,国家要的是成交量,不仅仅只是高房价。
    三、金九银十不是一定每年都来的季节更替。
    金九银十不是气候学上的概念,不会到了节气就会来。所以说金九银十不是坐等而来,而是跟市场的大环境以及开发商的战略有很大关系。
    目前随着购房者越来越理性和成熟,他们不再盲目入市,因而九十月份以前开发商的错误行为导致了成交量的下滑,使金九银十几乎要泡汤了。
    四、开发商对金九银十期望值越高失望越大。
    之前被很多开发商寄予厚望的金九银十被过度热炒,开发商对楼市金九银十的过高预期心理跟目前楼市购房者持币观望的情景正好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从而买卖双方博弈胶着的状态变得更加浓厚。别说“金九银十”,能“铜九铁十”就算开发商烧了高香了。
    开发商对金九银十的期望值越高,失望就越大。安家新媒体认为,这种失望不仅仅是楼市的不景气给开发商带来的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如果楼市还不回暖可能会对开发商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尤其是房地产告别黄金十年后,本来开发商命悬一线的“金九银十”如果再落空的话,那么他们的思想和精神有可能会一度崩溃,甚至让他们失去做房地产开发商的信心,更有甚者对人生意义无法交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骇人听闻,也毫无半点个人情绪的释放。
    五、金九已基本没戏,银十尚有机会。
    开发商始终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房价不能涨,开发商偏偏涨,回报开发商的唯有购房者无声的抗议——观望。因而前期开发商盲目涨价行为必然会在9月份显现出来,也就是说开发商期待的金九银十中的金九基本上是没有希望了。
    不过安家新媒体倒认为,银十恰恰还有机会。如果开发商能通过金九消失的教训快速调整战略,相信银十的机会还是有很大的可能的。所以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选择权掌握在开发商的手里。
    六、房价不一定不能降。
    一方面过去开发商不相信房价会降,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敢轻易降价。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是没有尝试的或许正是楼市的死结。如果突破了这一步,楼市双方持续僵持的状态极有可能会打开。因而只要开发商重新认识,相信降价能刺激更多的人买房而促进成交量大涨。
    楼市要想走出怪圈,开发商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开发商只有自救。如果说一个健康的楼市,只有一味疯涨,那一定是有病。要知道,此时此刻,去化最重要。千万别让炒房时代的“购房者买涨不买跌”的话害了自己。
刘光宇,资深房地产评论人,安家杂志新闻评论部主任,安家新媒体主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