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没想到一个常演的老戏《秦香莲》还能吸引那么多观众;没想到学生还能将此剧演得现场效果那么棒;没想到这次演出又爆棚了。三个没想到综合表达了多数观众对6月14-15日下午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少儿戏剧场连续上演的青少版评剧《秦香莲》的惊喜。 此次演出作为少儿戏剧场一周年演出月系列演出之一,全部由该院评剧大中专班学生联合演出,这应该是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场正式演出了。2012年年底该剧作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建院60周年地方戏曲系纪念演出在北戏排演场火爆上演,央视《九州大戏台》栏目对其进行了实况录像,该剧还受邀赴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并由天津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 其实,前边观众三个没想到并不奇怪,主要是传统经典的魅力,以及观众们对年轻一代评剧演员的企盼和厚望。这次演出很显然再一次获得圆满成功,一如既往地爆棚,晚来的观众都没有座位。 说一句恭维的话,是校领导以及以马惠民为地方戏主任等老师们的功劳,但是说实在的,最主要还是这帮孩子们太争气了。 这次演出依然是四个秦香莲,分别由中专班的王鑫瑶、冯小明、陈思宇和大专班的小灵玉主演。看四个秦香莲很过瘾,随着剧情的发展,演员的水平也是步步提升,非常有阶梯感。三个小秦香莲不温不火、韵味纯正,虽然年龄小,但是白派的韵味已经颇具展露。 两场演出的陈世美分别由优秀青年演员盖学泉和沈金伟扮演。盖学泉是全国有名的文武青年小生演员,获得过许多大奖。他在演出中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戏迷中颇具人气。沈金伟也是优秀的青年演员,擅长表演。由于陈世美并不是单一性格,所以在表演中演员更应该认真把握住陈世美在两难抉择中的心理活动和表现,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难,既要让观众恨他同时也要可怜他,盖学泉和沈金伟还应该在这一点上多下些功夫。 另外,包拯由张洪祥饰演,声如洪钟、共鸣很好。李龙饰演王延龄,嗓子进步很大。张天亮饰演张元龙,得心应手。韩立姣饰演韩琪,嗓音宽厚洪亮。王欢饰演皇姑,演唱甜美、表演泼辣。高思佳在剧中出演国太一角,嗓子也很不错。 其实哪个演员演得好唱得棒,我不想说了,因为全国观众都曾在电视里看到过,我只想把现场的气氛反馈给大家。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评剧大有希望,孩子们的演出中规中矩、大有前途。每一段唱都是掌声不息。 根据现场观众的反响,最“惊心动魄”的一场则是杀庙。小灵玉闷帘一声唱,观众就给了个碰头彩。这些演员尤其是大专班的个个身经百战了,演出经验非常丰富。特别是这一场由小灵玉和优秀青年女小生演员韩立姣的演唱和表演,有点掀翻剧场的架势。两个人飚戏的感觉更是让观众过足了戏瘾,但小灵玉并不是所有的秦香莲都这么唱,见皇姑一场就已经有一些刻意往白派的味道上靠了,似乎这也预示着什么。 两年前那次演出恐怕最让观众没有想到的是《秦香莲》中大太监居然获得叫好声高达5次,一个只有几句台词的大太监,扮演者是小生演员茹子龙,观众之所以叫好可能是为其一条好嗓子。他那一句“酒宴摆下啊”就能让观众掌声雷动。但这次演出的演员嗓子完全没开,后经打听原来还是茹子龙,只是嗓子在倒仓,希望他能安全度过。 除去大专班的演员,这些小演员都没有什么舞台经验,他们的演唱水平和表演水平肯定无法与艺术家相比,甚至剧中刘廷的扮演者和一位小秦香莲忘词的小事故也是有的,但是我可以说,这场演出比大人版的掌声还要多得多。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说他们演得多么炉火纯青,而是当观众看到这些小演员认真的表演以及颇具潜质的演唱水平时,不由自主地对演员的鼓励和肯定。我对这些小演员不太认识,但是似乎台下的观众的叫好告诉我,这些小演员也已经有不少粉丝了。真正让我们看到了评剧的希望。 今年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10多年后招评剧班后首届毕业,他们将走上工作岗位。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是北京戏曲的一座摇篮。60年来,北戏培养了七千多名优秀毕业生,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文艺院团输送一大批优秀人才,如孙毓敏、张学津、李崇善、李玉芙等,有20人获得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在对评剧演员的培养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多科的评剧表演和音乐人才。先有评剧名家花玉兰、小白菜(李忠)、王小楼、喜彩雯、新艳琴、余少海等评剧教师任教,后有谷文月、刘萍、李维铨、马惠民、宋丽、小筱俊亭、孔庆玉、于俊海、刚立民、张连喜、马新茹等评剧表演艺术家和教师在校任教。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评剧表演专业的教学,一直遵循对评剧唱腔韵味、评剧表演风格和中国戏曲程式体验的坚守,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评剧表演专业教学充分发挥院戏曲专业基础课的优势,强化戏曲专业基本功、把子、身训教学以及戏曲创编课教学的优长;评剧表演专业教学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剧目的排演,更要求学生懂得戏曲艺术学习的方法,评剧表演专业教学强调多门类艺术的学习和培养,以适应评剧表现传统剧目、现代剧目和新编历史剧目的需要。 特别是2011年恢复评剧班招生以来,评剧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蔚然成风。由于院方领导非常重视评剧班的招生和培养计划,也有意要对曾经辉煌的大剧种一个交代、一份补偿。戏校评剧班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张百发老市长的亲切关怀,到郭德纲的提携推广,再到中国评剧论坛的理论研究,以及戏聚星期六三周年庆典上的精彩展示,戏校评剧班已经名声在外,所以2012年吸引了更多的考生来报名,而且波及省市范围也在扩大。2014年更将迎接更多的新生报到,我们期待他们能茁壮成长,成为评剧未来的“角儿”。在毕业之际,作为一项检验教师教学成果以及学生成绩的汇报演出,将更加引起更多人对评剧的关注。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