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小品《感恩》剧照
在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戴月琴、王金章、黄兆龙三位评剧艺术家带着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加盟了全国民委系统抗震救灾感恩关爱和谐之旅慰问团,赴汶川县开展慰问活动中,成功演出了评剧小品《感恩》,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宣传和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讴歌灾区人民不屈不挠重建家园的决心和勇气,感谢社会各界对抗震救灾和灾区建设的援助和支持,深切表达灾区人民特别是羌、藏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对社会各界的感恩之情。同时,以展示和发掘羌族文化为主旨,演绎羌族几千年的原生态音乐风情,再现羌族几千年的灿烂文明。
由郑学玉创作的评剧小品《感恩》,黄兆龙音乐设计,戴月琴扮演失去亲人的羌族老妈妈,王金章扮演解放军,黄兆龙扮演县委书记。三位评剧艺术家的合作的评剧小品剧《感恩》,再现了灾区军民、党的干部和人民的鱼水情深,特别是他们动情的演唱,令台下汶川百姓感动得眼中含着泪水,整场演出进行两个小时一刻钟,慰问团的演出感染着台下的观众,他们为来自北京的慰问演出掌声喝彩,演出受到汶川灾区人民的热烈欢迎。演出团不但演出,还给灾区人民赠送善款,灾区人民哭泣的拉着演职员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实际上自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评剧表演艺术家戴月琴、音乐家黄兆龙等积极参加多项赈灾活动,编演了评剧《汶川的明天依然是天府之国人间乐园》,在宇扬评剧苑赈灾网络演唱会首演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后,继而又参加了北京市文联《迎奥运赈灾演唱会》,被评为优秀节目奖。
中国评剧作为一种中国艺术终于完成了其承担的另一历史使命,不但能传达亿万中华儿女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为他们重建精神家园添砖加瓦,更重要的是评剧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和特色为评剧百年交上了一份完满的特殊答卷。从评剧诞生之日起,评剧除了和其他剧种有共同的艺术特点和娱乐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她还承载了有效及时迅速传播中央指示精神的特点。
评剧在时装戏或现代戏的排演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前几年下岗题材《月嫂》,河南民警任长霞为原型的《长霞》等等,都是能够与时俱进,紧贴时代步伐。更主要的是评剧比起其他剧种来没有太多程式化的东西,因而更具有时效性的优势。所以评剧在创作上能够落地就能生根,生根就能发芽并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因此中国评剧艺术家们从汶川地震后就心系灾区人民,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由于种种原因,可惜的是没有能够拿出一出大型的汶川题材的评剧。
更重要的是评剧并不像京剧昆曲一样离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那么遥远,因为评剧唱、念通俗易懂,善于表现生活,自有一种她独有的充满泥土气息的质朴,使民众感到格外亲切,在演唱时装戏时不显得“突兀”、“生硬”,所以自她产生以来就有大量时装戏出现。
这次评剧小品的慰问演出,让评剧在众多艺术形式中独树一帜,真正的不愧是戏曲中的佼佼者。
评剧小品《感恩》汶川慰问视频(视频来自宇扬评剧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