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对白洋淀的印象,比起其他同龄人来说可能感触更深一些。因为从小就是听着奶奶讲的“雁翎队”的白洋淀野史,从小学就接受着课本上的“白洋淀”正史乃至文艺作品的教育,如果说起取材于白洋淀的《小兵张嘎》来,您一定不陌生。
所以这次单位组织去白洋淀自驾游,我可以很自豪的说那里是我的故乡。呵呵,因为对于单位的非保定人来说,我自然可以跟白洋淀套近乎了。不过我的说法让真正的白洋淀人听了一定会很生气。白洋淀虽然在我的老家保定,可是我哪里去过白洋淀呢?
虽然小学对白洋淀有着特殊的情节,但是我心中的白洋淀根本不在咫尺,它只存在于抗日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它只存在于孙犁等老作家文艺作品里优美的意境中。从小就认为白洋淀一定是个很美丽的地方,但是它也一定离我们很遥远。
这么多年过去了,单位终于在十一期间去了一趟白洋淀,让我的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老总自然开着他新买不久的蒙迪欧致胜第一次驶上了出京的路。谁都想体验一下新车,特别是在高速上飙车的感觉。后排居然坐了4个人也没觉得挤,和锐志比,后排头顶的空间明显要大很多,一旦路上车身弹一下,后排乘客也不会撞头。
触摸式液晶显示屏DVD系统播放音乐,我们自己刻录了一张1G多点的MP3光碟,竟然还能认出一个个文件夹,按文件夹来选择歌曲。一路上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憧憬着这片既亲切又陌生的芦苇荡,沉浸在对白洋淀幻宁静幽远和浩瀚淡泊的向往中,甚至我想到了水生,想到了水生嫂,想到了水生嫂身下云一样白白的芦席……(注:水生嫂是我们曾学过的一篇课文的主人公)








白洋淀被称为“华北明珠”,位于河北保定东南50公里处。总面积366平方公里,被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分成了143个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淀泊,湖光掠影,景色怡人。从北京六里桥上京石高速路,过涿州、高碑店和定兴,到徐水,在徐水出口处交费后向左走天津方向,路上看到指示牌走容城县,看路牌再转向走保津公路安新县方向,下保津公路后,看路牌左转入安新县白洋淀旅游区,直接开车到码头。全程耗时不到三个钟头。
感受着淳淳的乡情,倾听着浓浓的乡音,心里舒了一口气:也算到家了!
停车场离大门尚有一段狭窄的柏油马路,裸露着黄土的两侧路肩上,星罗棋布地排列着和其它旅游区一样以经营当地特产为主的摊床和摊位,商品是帽子、伞、廉价的首饰、纪念章、孩子们的和女人喜爱的小饰品等大路货和特产两类,该地的特产有咸鸭蛋、咸野鸭蛋、松花蛋、小兵张嘎式的木制玩具枪、芦苇和羽毛制品。
白洋淀供游览的岛有六个。但只有两个大点的岛,到一个岛上看白洋淀的历史,公元前602年黄河改道,这里与黄河脱开。另一个看点是雁翎队打鬼子的事情,因地制宜,因地治夷。只身站在浩瀚的芦苇荡,仿佛听到了当年的雁翎队靠这迷宫似的芦苇荡机智地与鬼子开展抗日斗争的枪声,利用有利地形,驾小舟出入芦苇荡,辗转茫茫淀上,让鬼子闻枪丧胆、晕头转向。




离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不远是“嘎子村”。嘎子村三面环水,四季竞秀,景色宜人。踏入嘎子村,你会眼前一亮,只见一个小孩儿正一手叉腰,一手高扬,像在高谈阔论,也像在向你招手致意,他神气十足的样子令人忍俊不禁。你这时定会惊呼:“这不是小兵张嘎吗?”不错,这正是仿照电影《小兵张嘎》中嘎子演讲时的模样雕刻的塑像。
第二个岛是异国风情园,泰国绝色的演员可惜都经过了痛苦的改造,还有鳄鱼、俄罗斯美女三点式的表演等让整个白洋淀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我一般到一个地方先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化以及历史典故,感受所到之处的自然风光。
初秋飒飒的凉风中,阳光也变得温和了,不再那么灼热,那么耀眼。植物的梢头悄悄地退去了碧绿,变得浓厚了,有的已经开始泛黄,大自然的色调渐渐饱和了起来。一种成熟的美,给人们带来了寂静与安详。
此时的荷花淀,荷叶已经败了,多数的荷叶卷曲的边缘已经干黄,只有极个别的留驻原有的绿色,昔日的荷花的位置已被莲蓬所取代,正是“荷败壮藕色”的时节。不过可以摇橹在幽蓝的湖水中,顺手便可摘荷叶、采莲蓬、吃莲子,零距离的感受白洋淀,体会渔家的乐趣,再吃上一顿当地的农家饭,别有一番享受。

白洋淀当然不只是我说的这些,我今天感受到了白洋淀的芦荡飞雪,稻谷飘香;但有朝一日我还愿意见证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至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隆冬时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真正体验一番白洋淀四季竞秀、妙趣天成的全方位的绝美风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