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与国家统计局近日联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7%。尽管房价显示上涨趋势,但是实际上从一些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情况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各地出现程度不同的交易量减少或售价走低现象。
除个别开发商还敢口出“银行先死”之狂言,大多数开发商已经到了瘫软的状态。
房价本来是一个很单纯的经济词语,它受经济规律的支配,但过去这几年的房价已经远远不单纯是一个行业术语,它已经被赋予了太多的其他。它受各种各样力量的推动,动如脱兔,又仿佛离弦的箭,直冲云霄。还有人把房价比作女性产品的广告语“挺好”,认为房价越挺越好,越挺越美,可“挺好”的痛苦代价往往让无辜的普通老百姓承担。
实际上早在大宋时期,高瞻远瞩的苏轼老先生就给今天的楼市提了醒:高处不胜寒。我们俗人都误认为房市一直很火,其实只有高高在上的房价才知道那是一股虚火,只有站在高处才能感觉到凛冽寒风的刺骨,它太受罪了。于是它想回归,可它却一直被“硬”挺着。这个“硬”无疑就是开发商等担心房价降下来的人。
房价不挺了,开发商不硬了。不但描述了楼市的一个基本状态,其实两者也有着非常微妙的辩证关系。“硬”和“挺”的关系就好像是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的道理,不知是先硬后挺还是先挺后硬,也不知是房价成就了开发商还是开发商成就了房价。总之房价就是那么挺,开发商也就是那么硬。
俗话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相比过去开发商“财大气粗、腰缠万贯”,再看看如今的“捉襟见肘、囊中羞涩”,开发商再也硬不起来了。房价失去了支撑,“挺”的力度也越来越弱。
央行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七大城市购房意愿全面下跌。2008年新房贷政策正式实施,再加上从紧的货币政策和对后市政策出台的预期,居民对购房采取谨慎态度,整个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浓厚。
过去开发商不但心硬,嘴更硬。什么誓死不降价,什么房价只涨不跌之类的话如今早就见鬼去了。
当银行已不再优先支持房地产业时,资金链的断裂,开发商等于被掐住了脖子。据某开发商透露,如今房地产市场包括大开发商在内,手中能有上亿元流动资金的已经少之又少,足以让人羡慕不已,而更多的中小开发商已经面临着等米下锅的困境,生存形势十分严峻。
过去开发商无论是开发还是销售两个环节都要依赖于银行,如今传统融资渠道受阻,资金链紧绷让开发商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了银行的供给,过去那种空手套白狼的美梦就很难实现了。
可以说,开发商赖以生存的就是资金,没有了资金,“大爷”的范儿再也拿不起来了。而对于大多数不想死的中小房企,为了回笼资金只有降价促销这条路可走。连开发商售楼处都要重新对售楼小姐们加强新的培训,让她们意识到新形势下的新的销售模式,从心底里改变过去那种居高自傲的服务形式。为什么?很简单,就是为了讨好消费者。购房者终于可以体验上帝的感觉了。
说句比较客观的话,毕竟对未来的房价也都是预测,究竟未来房价是涨还是跌谁说了也不算。但是从政策面来看,抑制投资需求仍将严格执行,二套房贷政策不会松动,加上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落实预期,都将加重观望氛围,短期内不确定性较大。实际上,去年年底购房者的观望我认为起到了作用,如果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开发商撑不了多久的。
当开发商不硬了的时候,房价也就不挺了,因为开发商没有能力再硬下去,再好的特效药也经不起这么长时间的鼎“力”相助;当房价不挺了的时候,开发商就更硬不起来了,表现在不少一、二线城市土地的流拍或土地拍卖价格急速下降,因为房地产企业不再看好房地产市场价格仍然会继续上涨,因此他们也就不敢高价拿地了。
可见,开发商的不硬让房价不挺,房价不挺让开发商不硬。此时此刻,真正形成了良性循环。一句话,一直都是房价的“挺”刺激着开发商的“硬”,开发商的“硬”支撑着房价的“挺”。无论从“挺”还是“硬”上下手,改变任何一种不正常状态,都能换来整个楼市的安定和平衡。(刘光宇)
卖身公告:本人近期有意跳槽,仍将致力于房产文章创作,如贵媒体和我相投,有意请查看首页联系方式。同样欢迎各大媒体约稿。北大十大争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