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光宇
刘光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555
  • 关注人气:11,8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错字系列一:北京人口语里四声读三声的字

(2008-01-18 09:14:32)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文化

分类: 文化

    前天一同事突然说到“刽子手”,她读成了(kuàizishǒu),我当然不依,因为我从小就对汉字的读法比较敏感,虽然我不敢说我对汉字有什么研究,但是我从小到大一遇到读音模糊自己也说不清的字都要翻字典查一查。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时期我要查好几遍,因为一些字的读音在人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看一遍两遍甚至更多也很难改变以前错误的读音。

    此刻她并没有不屑一顾,而是开始跟我叫板,甚至拿出刘德华的歌词“你就像一个刽子手把我出卖”跟我理论,“筷子手”,刘德华不就是这么唱的吗?是啊,也难怪,当年大街小巷到处都飘荡着“筷子手”的悲凉音符,竞相传唱,即使你认得这个字要读成(ɡuìzishǒu),可能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一块唱。过去我单知道人们唱错是故意随着歌曲唱错的,没想到还真有许多人不认识。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更是无边无际,没有哪一个人都敢保认识所有字。但是至少日常生活中的字我们都应该读对吧,至少知道错了有改掉的决心吧!

    其实语言就是随习惯生成的,我不能否认有时候错误的语音读法只要一流行“泛滥”,可能会约定俗成甚至改写字典。但是毕竟现在这么读就是错的,我想有错就应该纠正。就在最接近普通话的北京,市民们也都是满口的不标准的读音,这也是习惯,丝毫没有贬低的意思。有人说,只要不影响交流和沟通就行了呗,较什么真啊!嘿嘿!我还就喜欢较真,如果知错不改,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影响交流的问题,更是做人态度问题。

    “刽子手”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在市民里经常能听到一些普遍读错的字,当然个别现象不在其内了。今天第一步先不说把字读错的字,只说说字对音错的常用字,而且单是北京人把读音四声读成三声的字归结出来,希望能帮大家纠正。其实这不仅仅是方言的问题,即使许多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播音员讲普通话的时候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质(zhì):我们经常听到质量、优质这些词语,但是老百姓似乎普遍都读成了三声。
阜(fù):在北京听到最多的是阜成门、阜石路等这些地名,他们大都念成阜(fǔ)成门,记得以前有的公交报站也不标准,不过现在听着是正确的了。
室(shì):教室、地下室、办公室中的“室”都应读成四声,不过我日常生活中这两个音来回调着用,总是看人家念成三声,有时候自己想读四声却开不了口。
较(jiào):应该是比较(jiào),而不是比较(jiǎo)。
档(dànɡ):档案、档期都是四声。
血(xuè):当然这个字是多音字,既读(xuè),也读(xiě)。鲜血、血流成河、血压都读四声,血淋淋等读三声。这个字的两种读音如果音都不同,就没在这里提的必要了。关键是这个字特殊就特殊在百姓既不读四声,也不读(xiě),而是读成(xuě),可是根本没有(xuě)这个音。流血该怎么读?两种读法:一是(liú xuè),二是流血(liú xiě),口语经常用后者。而在北京包括其他省市的人都习惯读成(liú xuě),这就大错而特错了。我见过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很让我佩服,她跟妈妈读血的音开始让我很紧张,因为我担心这么小的孩子会读错,没想到人家读得非常标准,没有犯(liú xuě)的错误。我这么多年才搞懂,人家这么小就把血的读音分得那么清楚。
附(fù)、腹(fù):附近、腹内都不能读成三声。
悼(dào):悼念、追悼会都是四声,(dào niàn)、(zhuī dào huì)。
诲(huì):这个字最容易出错了,我们经常听到谆谆教诲(zhūn zhūn jiào huǐ),实际上都读错了,应该是(zhūn zhūn jiào huì)、诲人不倦(huì rén bú juàn),读成毁人不倦就闹大笑话了。
混(hùn):混乱的正确读音是(hùn luàn)。
会(huì):这个字有点牵强,我们经常说你等我一会儿,好多人读成(yí huǐ ér),应该是(yí huì ér)。
    下面有几个常被读错的字,虽不是这个类别的,也顺便在这里提一下。
噱(xué):一般人都读噱头为(xuè tóu),过去我也曾这么读,有一次一位北京台新闻播音员跟我有同样体会,她也曾读错,是观众帮她纠正了读法。
捺(nà):许多人都读按耐不住,虽现在好像有这个写法,但我感觉本没有是叫错写错的多了,就成了按耐不住。
hào zhào    xīnɡ fèn
号  召       兴   奋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被误读的字,平常我也很少跟人家纠正,因为很少碰到知音,可能还会被奚落一番,只是和播音的朋友经常争论。

    或许他们只是明知故犯,并非不知道正确读音。所以希望读错的人鼓起勇气,只需要变一下音调就能为我们的中华文明尽一点微薄之力。(刘光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