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跑者的结实程度

(2013-06-21 07:46:45)
分类: 跑步这件事

跑者的结实程度

近两年跑步发展真的是很快,跑步很热。

接触的跑步高手、超高手越来越多,接触的跑步菜鸟、菜菜鸟也越来越多。

风生水起,高山仰止的大侠层出不穷,100公里起步还不打折。突飞猛进,小伤不断的勤奋初学者也越来越多,突击几个月就报马拉松。

跑步和种粮食一样,急不得,且有一定的规律。

回顾我跑了这么多年,我发现长跑是一个很好的体检——身体哪个地方最薄弱,哪个地方就最先劳累。

我自己的例子,最开始跑步,腰酸背痛(腰腹力量不足),再后来胳膊先累(上肢力量不足),再后来呼吸跟不上(心肺功率不足),再后来腿酸抬不动(腿部力量不足),其后就是很大一段时间的高峰期,身体各个部位都很均衡。差不多一年的时候,膝盖受伤了,脚踝受伤了,我自身的瓶颈已经由肌肉和供氧系统转移到了骨骼、关节,此时我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结实程度不足。

结实程度更多的来自骨骼的强度和深层小肌肉的锻炼。一般练习长跑在一年之内的,骨骼强度多多少都是不足的,我们平时骨骼习惯承受的强度是走路,走和跑的最大区别在冲击力,走路,一条腿在地面,而跑步双脚腾空,在加上落地时候的冲击,单腿承受的力是走路时候的2.5-3倍,所以,现代生活习惯中只有走,忽然间跑,骨骼、关节是最薄弱的环节。深层次的小肌肉群我们平时基本上是用不到的,身体在运动中要快速微调身体姿态,就要用到微调的快速小肌群。有些动作可以单独训练,大家可以买本施瓦辛格的健身全书,非常经典。

肌肉的成长相对较快,大概个把月就能有个质的飞跃,但是骨骼,需要的时间就比较长了,一般来说,循序渐进的运动,整个骨骼系统要用两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百炼成钢”,骨骼的进步和肌肉类似,也需要训练——轻微损伤——营养修复——加固提高的循环过程,这个需要时间,我发现当我跑完100公里之后,曾经的“膏药控”几乎就再也没有受伤过。我相信现在我的骨密度应该是比较有强度的了。

于是回到最初的问题,现在跑步非常热,好多初学者都迅速加量,其实肌肉还好办,跟得上你的勤奋节奏,但是骨骼的提升强化,也就是你自身硬件的结实程度还是要靠时间积累的。

我身边的朋友,在初学跑步第一年内,很多人都受过伤,我觉得这是一个信号——现代生活已经把我们改造的非常弱了,我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稳妥地进步,特别是老年人,自身修复新陈代比年轻人慢,所以一定要循序渐进。从走路开始,慢慢上量。

10%原则是安全的,也就是本周的训练量总和不应该超过上周的10%。比如上周一共跑了20公里,这周一共跑22公里就好了,下周24.2公里。

如果刚开始能跑2公里,一周加10%,52周过后就是250多公里,富余量很大,小进步+持之以恒=最靠谱。

长跑本身就是一个要淡定,要耐得住寂寞,与时间成为伙伴的运动,短期利益,短期见效在长跑的实践中都会被慢慢消磨殆尽,最后你会喜欢那些需要耗费时间需要坚持的迟来的满足感,不仅仅是能力增强,还有被时间打造出来的钢筋铁骨,以及一个非常靠谱的不投机取巧的心态。

结实程度没有速效的,与时间成为伙伴,与自律成为伙伴,懂得不过量也是需要勇气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父亲节
后一篇:雨后的蚯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