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
(2008-07-03 10:34:18)
标签:
文化 |
分类: 瞎琢磨这件事 |
前两天看了个寻找民间宝物的节目,大家带着自己的收藏品到节目上来由专家认定,好多看似简单的物件经专家那么一讲,真是故事多多,渊源流长,使人不禁惊叹,到底是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
这几天骑车在马路上,发现很多临街的铺子门脸招牌都换了,换成统一的。大红大兰大绿、纯黑纯白,背景色都使用纯色,字体都限制为统一的几种,个头也差不多,远远望去,干净整洁,很像,嗯,早期那种村干部组织的为了应付检查团而作的临时装修,放眼望去就能有油漆未干的感觉。
寻宝节目里面也经常被专家揪出一些赝品,更有一些是早年赝品,比如清朝时候制作的仿宋朝时候的赝品,赝品也能流传百年,实属不易,专家说了,仿得还不错,很精美,但是从瓶子的胎质可以辨别出取土不同,不是宋朝官窑的土质,属于仿制品,好看但是不具收藏价值,因为文化层面的东西没了,看人家专家就是有懂得多。
我忽然联想到这些门脸的招牌都换了,是不是也把很多有文化的东西给抹杀了,你就比如马兰拉面,原来大老远就能辨别出来,人家带着伊斯兰的风格,现在呢?像赝品了。
不知道老外奥运会期间来到北京看到这些装修一新的现代工艺门脸会作何感想?小学时候我们政治课学到的“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里面讲好了有文化中心几个字呀。且不说那些百年老字号的招牌有多少内涵在里面,就是普普通通一家饭馆的招牌怕也经过精心的设计,也包含了小老板的拳拳之心。我想统一改造可能是为了把一些没明没号的乱招牌给清理一下,马路看着整洁,可也不好一刀切也。
你到非洲是愿意看黑朋友西装革履唱流行歌曲,还是更愿意看他们的草裙舞呢?
我看这事儿很好地解释了面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