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七杂八 |
忙的背后
今天我又照例把《交流》发到每位同事手中,依旧是收获了一些“谢谢”和一些沉默。
本来编辑部并没有把《交流》发到每个人手中的要求,但自从我2005年7月刊第一次从一楼跑到五楼把《交流》发到每个人手中开了这个先河后,便一直坚持到现在,当时我做的第一期《交流》印刷出来时,李玥说我有种初为人父的喜悦写在脸上,到现在掐指算算也有1年半了。我看到了变化。
就拿我最熟悉的研发人员来说吧,当年可能是因为我在五楼呆的时间较多吧,大家对于我“送小报”的行动表示感谢。很多人还会有好地调侃上几句,而现在,我走到很多项目组跟前有一种打扰他人工作的感觉,无论是他们看我的眼神还是桌子上被当作草稿纸的《交流》,都让我觉得做这件事纯粹费力不讨好。
但是另一个声音告诉我,不要因为被人的态度改变了你自己的行为。我还是坚持着每个月都为大家把《交流》发到手上吧。
记得我第一次习惯说谢谢就是在格林威尔。
过去的研发人员和客服、中试、制造不都很熟,家的感觉。现在有点国企的味道了,特别是有的领导用领导的语气和行动来做协调时,那种过去GW的温情不见。这是新生力量,不知是不是更加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生力量?
大家都很忙,但忙得没有结果。记得一篇文章说很多企业都不是被市场打垮,而是被自己的内耗拖垮,我们能坚持住自己的核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