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张照片触动全国感动世界——谢海龙和希望工程“大眼睛”的故事

(2006-05-11 22:22:16)
分类: 明星名人(故事)

一张照片触动全国感动世界——谢海龙和希望工程“大眼睛”的故事

                                                              解海龙和“大眼睛”苏明娟

 

1991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在安徽金寨县双河乡张湾小学拍摄了苏明娟(原名苏玉仙)上课的照片。从此,这个有着一双明亮大眼睛的8岁女孩的照片,就和希望工程连在了一起,打动了无数热心助学的人。

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父亲苏良友,母亲钟业珍。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简朴的乡村生活。

说起拍摄“希望工程”的开端,解海龙说,最初是从广西开始的。1987年,时任北京崇文区文化馆干部的解海龙,曾帮助湖南的摄影家举办了一个风光摄影展。后来,受对方之邀沿枝柳铁路线进行采访拍摄。进入广西后,解海龙第一站就到了融水,在元宝山附近的安太乡寨怀村的小学里进行采访拍摄。这一次,他拍到了一名在课堂上背着小孩上课的乡村女教师戴红英的典型画面,回京后便在报纸上发表,效果非常好。由此,更坚定了他拍摄贫困地区教育落后面貌及渴望读书的孩子们的纪实作品。所以,后来才有了《大眼睛》这幅影响深远的作品。

19915月,7岁多的苏明娟是张湾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跑了十几个村庄,最后来到张湾小学发现了课堂上的苏明娟,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这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从小到大,苏明娟就因此享受着种种优待:学费全免,初中升高中被当地的重点高中金寨一中破格录取,还担任了班级的团支书。但是苏家并没有因为接受希望工程捐助而富裕,仍然是靠种田、打鱼等维持生计。

解海龙牵挂着“大眼睛”的成长,一直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苏家的电话是解海龙帮助安装的,花了2000多元,解还专门让“大眼睛”去北京玩了一趟,每隔几年都要给苏拍摄一次照片,每次拍照片都会有一张是抱着上次的照片拍摄的,非常有意思。

   作为“希望工程”的“第一志愿者”,解海龙这样回顾自己:1980年开始学摄影,后来成了追逐各种摄影比赛奖项的“获奖专业户”。终于有位老师点拨说,“令人喜的东西不如令人思的东西”,于是,他与“希望工程”结缘了———碰巧到王府井看见共青团散发“少喝一杯酒、少抽一包烟”,帮助失学儿童的传单,“从此就像单干户找到了组织,那是1989年”。

     此后10年,解海龙决心为穷孩子呼喊,跋涉2万多公里,奔波26个省的128个县,接触了100多所学校的上万名农村孩子,拍摄近万张底片。他说,“拍一张,就是喊一声:‘我要上学!’”他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在许多学校大受欢迎。

 

      一张照片触动全国感动世界——谢海龙和希望工程“大眼睛”的故事

              我要上网! 

  10年里,我的灵魂一次次受到洗刷!”2001年,解海龙重返大别山,寻找苏明娟,去拍“大眼睛”女孩“昨天我要上学,今天我要上网”的故事。此时的苏明娟已经读高二了,学校是北京人捐资100万元援建的金寨一中。苏明娟还光荣当选为十四大团中央候补委员。解海龙扛着一台奔腾Ⅲ多媒体电脑,坐了一夜的火车和半天汽车,赶到了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第一中学——苏明娟就读的学校。520日近午时分,船停在张湾村脚下。苏明娟的父亲苏良友从山坡上下来迎接解海龙。一根扁担一头担着电脑主机,一头担着显示器,苏良友在崎岖的山路上领着解来到他家,一溜排开的五间瓦房。房子里陈设简单,除了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机,就再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了。突然间送来一台现代化的多媒体电脑,全家人高兴得合不上嘴,但更高兴的是迎来了他们的老朋友解海龙。把电脑往堂屋地上一放,苏良友就忙着让座、沏茶倒水,和解海龙拉开了家常。海龙已是第三次来苏家了。这次拍摄的图片“我要上网”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也荣获了数字生活每一天摄影大赛特等奖。53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国青基会“捐建希望网校,实施希望工程远程教育计划”的倡议,从此掀开了希望工程新的一页。苏明娟再次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

2002年秋天,笔者参与组织了解海龙的一次讲座。解海龙大师用幻灯片展示了他拍摄的中国希望工程摄影纪实作品“渴望篇、爱心篇、圆梦篇”三个部分。那时候才兴起玩电脑,但解老师已经玩的比较自如了。他讲述了一个个照片背后的故事,真实感人,现场数百名来自全国交通系统的优秀通讯员纷纷落下了感动的热泪,并现场为希望工程捐款数万元。

20057月从安徽省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毕业。之后苏明娟去了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上班。如今解海龙身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信息中心的负责人,仍然好摄不止,继续拍摄着自己喜爱的照片。

一张照片触动全国感动世界——谢海龙和希望工程“大眼睛”的故事

 作者和海龙(右)酒后合影于北京。海龙一副热心肠,待人豪爽热诚。                               (作者:贺茂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