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再三还是写下感悟,晚间竟然在承德抢出时间看了刚上映的好莱坞新片《花木兰》。如何评价这部影片犹豫再三,显然心中困惑和感悟交杂。
刘亦菲饰演的”花木兰“不仅尽力而且表现不错,巩俐的魔头设计突兀而主观无根底,李连杰的皇帝成傀儡不堪卒看
《花木兰》是东西方观念交融而偏差的影像: 1-东方古辞和观念的骨子在所有地方支撑着,成就了主角的精神主体,刘亦菲表现了东方趣味并不违和,虽然挽救不了好莱坞试图臆造超级英雄的偏差;2-但《木兰辞》骨子里的精神还好抵挡着出格的太多偏差,可惜的是巩俐饰演的女魔纯粹是西方意念的从天而降,打乱了文化的秩序;3-西方个人反抗的合理性,却不如东方爱家、忠孝难全、隐忍果敢和情意辐射等具有人性魅力,需要尊重的观念介入却被所谓受歧视就扭曲心态所以一厢情愿的启发而动心也可以改邪归正主观盘算弄得莫名其妙。
打分68分!

姑妄以二赞,二叹息来交错分析:
首先,无论如何感谢我们古人留下了这么一个《木兰辞》呈现出中国女性英雄尤其是超级英雄的形象还是具有情感感召力,刘亦菲形象绝非人们苛刻批评的那样不堪而是相当不错,其被诟病的更多是剧作导致形象受损而不是她表现不佳。古辞意味和她的表现依然有可圈可点之处,所以我们依然感谢我们的古人塑造成为影像的根基值得佩服。影片总体构架未必精华都来自于古辞。
但是第二,叹息好莱坞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偏差,为了造就西方世界的超级英雄和个人只要受尊重一直就能造就稀里古怪的剧情,似乎超凡脱俗---但损伤我们的文化趣味。巩俐饰演的妖女居然是受压抑女性对男权社会反抗而走火入魔,花木兰居然成为她的内心搅动自律意识和促使改邪归正可能,显然外在和架空的匪夷所思,对于国人而言难以理解。但实际上是一种老外一厢情愿和自以为是的主观思路。


但是第三,收尾回到中国人对于英雄卸甲归田的文人梦幻和武侠精神,却附和原作意味,也满足文人化的倾向。特别是对于大众而言既得到女性英雄的豪装,又落脚在中国人忠勇忠贞节气上,还宽慰了好人好报的删善良愿望,其精神实质还是华人传统。
第四,还是叹息剧作的未尽合理,创造的西方传奇性难以周全东方情感和损伤了原作。同时也造就出一个只有老外才有的英雄惺惺相惜与女性宽慰女性的貌似改邪归正的难以想像的做作。
第五,扩大来看,既然错杂构思,得失交杂那我们反躬自省,为什么中国人连老外误区不少的想象力和未必合理的超级英雄的创造都做不到?我们是不是能够创造出大胆的想象而更为合理的实现完美?我们的影像可以大胆去寻求新的因素来满足当代的理解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