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形态的新开拓: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的妙处

标签:
文化纪录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趣味性故事化 |
分类: 电影研究 |
今天上院线的电影不少,周末出场似乎应是行规,因为在后面是周六周日的诱人时间。提前场看了记录性故事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陆川导演,周迅配音,真的感觉好。这是和迪士尼合作的电影,充满了自然状态记录却其实人文情态传达。
所以我说:文化人要看文化电影,孩子们要看趣味电影,成人们要看思考电影,市场人要看良心电影!
首先,这是一个人格化的动物世界,将自然生存的丹顶鹤、藏羚羊、雪豹、大熊猫、金丝猴等等的赋予了人的理解、人的声息生存,于是传统的纪录片成为“我们”的世界,它们呢,就是我们身边的朋友。记录世界的客观性依然在,但我们和记录对象成为息息相关的朋友,它们的爱恨生存关切我们的生活---它们就是我们的身边朋友。人文情怀再向人间世界贴近,于是我们的世界在银幕上鲜活起来
其次,叙事线索的贯穿让客观记录变成了逻辑起伏的串接:从春天到夏天、秋天、冬日,再到有一个春天,几乎是一个轮回,我们的朋友们经历了成长磨难和痛苦,春天的希望最终感召着我们。其中,雪豹的遭遇最为残殇,雪豹妈妈达娃捍卫者家园,击退了入侵者,亲昵抚养着两只小娃娃,秋去冬来,被驱赶的敌手带来三儿抢夺猎物,抢占领地,珠玛携带亲子远离家乡,寒冬凛冽中最后的一击没有捕捉到猎物,自己伤重而亡,留下孩子在山崖上孤独凝视。


显然,打破纪录片的客观记录,而赋予三对中国特有动物的生存故事是陆川导演的故事片做法,不仅没有损伤记录,还将对象人生的曲折性拉近我们的感知。小金丝猴“淘气”妒忌爹妈为初生的妹妹疏远了自己,于是流浪成为一大群流浪猴群的一员,好自由啊,好无拘无束,一个小男孩的心思和行为若揭。但世界的残酷也一步步让他发现,最终,他勇敢拯救了苍鹰嘴下的妹妹,赢得了父母的赞许,回归家庭的温暖。雪豹也好,大熊猫也罢,都在客观记录中找到故事化的串接,一个个鲜活的人生故事,几乎可以映照我们的世界。


而显然,接着的问题就是趣味化,客观镜头长年累月的捕捉,最大的难点之一是在叙事线索中的故事化所需要的情节抓取,而让观众看到亲近的人们,则更难的是趣味化的表现,不能摆拍,只能细心构思,投射人间的情感,于是趣味十足的故事就充满了银幕。大熊猫女儿美美,小小年纪天生就要探索,力不从心的爬出妈妈丫丫襁褓的呵护,却一次次摔下来,滚下去,妈妈总在说:是要放你出去,但不是时候,忍俊不禁的动物本能却被构筑成生命成长中的行为,一个个母子相伴,一次次尝试自立,最终的远走他乡,既是生物体的必然,也是故事延展的妙处,
。
周迅的解说令人感动,平和中不失趣味,连细微的动作感知都呼应而出;叙事中夹杂情境,包括诸如熊藏羚羊驱赶野狼时在冰上的趔趄都不时拟音而出。一个独特的嗓子和对于故事化的细节的描述,充满了人间关怀也是更为拉近了动物与我们的休戚与共的关系。
前一篇:也说巴西的记忆:拳术的姿态
后一篇:伦敦:清晨记忆--自由自在的游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