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电影《百鸟朝凤》的电影现象分析

(2016-05-20 08:52:24)
标签:

文化

导演吴天明

百鸟朝凤

客观感受

分类: 电视研究

这几天交织写作《师父》与《百鸟朝凤》,都是有特色作品,都要赶在这一期不同刊物刊发,故此先把引起社会反响的《百鸟朝凤》的一些部分刊此,要说明,对于导演和作品都充满敬意,由于票房已经从300万攀升到5千万,超过了成本1500万盈利了,于是可以来认真分析了,也可以对于由此情感夸张而失去科学批评的喜好却要泼一点冷水

关于电影《百鸟朝凤》的电影现象分析

 

     20165月关于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造就了一次关于艺术电影的起落风潮,遭遇市场失落却因为一次跪请,而逆袭市场的事件,引发不同认识。艺术电影原本期望受到观众的礼遇而不得,却意外得到观赏的机遇;艺术电影应该不与商业电影争夺市场短长,却不忍被冷落的命运;因为悲情而获得超越性的票房,但自身的价值如何判定,都需要站在更为客观的角度来辨析。

   本文1万字,是为即将出版的某杂志而作,摘引部分在下:

 

(此处省略4千字)

 -----但实事求是地说,在悲情市场的不公待遇和悲情诉说的时候,对于《百鸟朝凤》的艺术判断显然充满着情感拔高的成分。无论是借用李安的赞誉还是国外电影大家的评价,都没有提及该片毕竟是延续80年代创作的路数这一事实。显然,就故事框架的常态,还是叙事节奏的缓慢,以及传统人物性格和冲突的表现,在把持者吴天明一贯的精神的同时,也必须指出较为老套的明显痕迹。对于老一代观影习惯而言,进入那个忧虑传统被时代抛却,但必须拼死顽守的精神,感动的习惯是可以理解的,无奈时过境迁的唢呐精神作为物件或者符号的意义,都值得去把持。但坦率而言,影片已经不见新鲜的构思和表现手法,在新的一代人感受中,明显老一代电影的表现能不能被心灵触动却是一个问题。就感知来看,所站的角度显然是老式审美的忧戚,而缺乏新一代生活的动情点。比如典型的丧礼场面,外来的交响乐和轻歌曼舞打败唢呐的一段,既没有新鲜的冲突,也难以被年轻人认可,因为他们对于唢呐的情感认知应该不如熟悉的歌曲更为诱人或者具有魅力,自然在超出老一代人的叹息心思之外,认同和投入的可能性值得怀疑。这样说,绝不意味着否认创作者的真切感觉,只是在艺术创新感悟上的不足,和适应新时代的观众心里认同上,影片的促动性还显然不足。重要的还在于,不同于导演当年创新意味十足的《老井》的情感窒息般挣扎表现,《人生》深入到一代人命运和情感交织困惑的层面,即宽阔的的人性基本要素的人本情感,成为故事混融一体的纠葛,让人为之置身其中而感同身受。《百鸟朝凤》固然在叙说一个艺术物件和附加于人品评判才有资格享受的“百鸟朝凤”待遇的对象上,和人的直接情感缺了一点质感的捏合,丧礼的演唱和为了一个独守坚持的意念在一起,美丽而需要持有理性才能去理解,就与人本身的情感直接性少了一些融通。著名编剧芦苇是和吴天明熟知多年的老朋友,他的观点显然可以参考,他认为这样的电影题材如今在影院几乎看不到了。他也客观评价了电影确实并非完美,当时拍完吴导就让我看了,我说过同样的话。节奏有些缓慢、情节和真实情况有点距离,但能看到吴天明一贯的情怀,这也是这部电影难能可贵的地方。 [i]

    我们要强调:端庄稳妥的《百鸟朝凤》和投射着对于世道变迁后美好东西的丧失的忧戚之感,以及不惜以个体的坚守来捍卫传统,在导演或者电影都是统一的,我们也由衷地佩服。由此我们看到老一代电影人以及辐射到传统审美观念所执守不懈的精神,单纯而统一。但回到市场上来,依据新的一代人的感受和审美观,必须给予依然创造性的开拓,才是中国电影的生存发展的必然。我们也需要感谢《百鸟朝凤》已经出人意料的冲撞开市场常态的观念,让艺术电影的生存获得一次意外的起伏,但不能长此以往的依赖这一种举措,再来创造一次奇观。艺术电影的市场推动首先要适应时代的创新,审美观念的现代性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依然要说,已经发生的《百鸟朝凤》事件,并非简单的好坏批评,实际上,任何有利于艺术电影生存发展的举措都不应该过多挑剔。只是要看到,艺术电影自有其品格,不能简单和商业电影争夺短长,但随着市场发达的艺术电影的生存环境才能逐渐正常。评论家周南焱所言有其道理:“除了下跪磕头之外,文艺片的营销还能做什么?其实,回望中国文艺片这些年走过的道路,虽然艰难但也一直在缓慢前行。2004年贾樟柯导演的《世界》票房只有120万元,2006年的《三峡好人》超过200万元,及至2015年的《山河故人》票房最终超过2000万元。同样是2015年,忻钰坤导演处女作《心迷宫》的成本只有170万元,但票房超过1000万元。在440亿元的全年票房中,一两千万元几乎可以忽略,对文艺片却意义非凡,意味着文艺片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市场,锁定属于自己的观众。” [ii]  他分析谈及的几层意思都值得参考。
关于电影《百鸟朝凤》的电影现象分析
 
(此后省略3千字,可参考第三期《艺术百家》)

[i] 参考2016517日西安日报,杨力:电影《百鸟朝凤》 票房大逆转背后

[ii] 2016516日《北京日报》:一跪值千金,上演荒唐奇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