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格局变化——近期学术动态的思考

标签:
文化电影学研究态势北师大 |
分类: 电影研究 |
有视野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行动——
中国电影研究的主力部队不断有新的进展:北电要成立包括“声音学院”在内的新的建制机构,名称一下子弄不懂,上海大学成立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绕得很,等等,都在想发展,也都有各自急功近利的企图,我们自己如何办?同事问:我说——自然内涵,不动声色,但要不断自我学习借鉴长处,绝不攀龙附凤、虚高拔高。
梳理近期学术动态——
2015年7月13日,看到微博中万传法教授发布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研究》第二期出版
这一期有我的一篇文章,作为首批受聘研究员的人,当然为上海出现新的电影研究群体而高兴,这几年厉震林万传法等每年举行一次有档次的研讨会,成书之外,又出版自己的专业“刊物”,研究群体势头不可谓不猛,期间从上大转去的石川、孙绍谊教授极大加强了研究队伍
我的心里不免有学科竞争越来越强的感觉,深陷多元局面的感觉,需要清醒想一想国家研究的格局-----
——---
2015年7月14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重大课题阶段性成果发布,大电影格局下的课题成果丰富而严整,令我大大吃惊
丁亚平团队的成绩显著,关键是青年研究者的群体力量昭示着京城专事于研究的队伍具有的集体实力
我在赞扬之于,又不禁有震动感觉,学术需要群体精进才能岿然不动,如这——

前数7月10日匆匆到北京大学研究中心,参加北大学人电影学研究自选集出版座谈会: 目前,这套丛书已经出版的北大学者自选集有:《昨日之岛》(戴锦华),《跨世纪的中国想象》(张颐武),《银幕世界与艺术人生》(彭吉象)《存在与发言》(陈旭光)等四种。在第二批即将出版的还有王一川、李道新、陆绍阳等北大学者的自选集。

报道---参与此次研讨会的有北京大学社科部副部长耿琴、王周谊,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张颐武等,诸多电影批评界同行、学者,如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际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周星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中国高教影视研究会会长张同道,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主任吴冠平教授,著名电影评论家周铁东,著名文化评论家、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肖鹰,《当代电影》主編、社长皇甫宜川,《文艺报》艺术部主任、编审高小立,《中国广播影视》总编辑江耀进,、《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杨晓华,《电影艺术》编辑部主任王纯,《综艺报电影版》主编朱玉卿,《中国电影报》副总编辑张晋锋等参加了这次研讨。


当北大朝着打出北大电影学派的方向前进时,我的触动更大,因为他们都是重要角色,集群出击是何等景观?我们需要思考多多,要敏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