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出版社新书:孙宜君
王宜文等著《欧美经典电影读解》出版,这是一本出色的经典电影读本,北师大出版社隆重推出——看这装帧就动人吧?

看看构架和内容——

此前为这本书写了序言,不仅因为孙、王教授都是好朋友,还是这一体例我一直想写

聚焦类型 贯通欣赏 引领深入
——《欧美经典影片解读》序言
周 星
电影似乎是大众艺术,至少在看懂影像上,人人都以为自己内行。但其实除了单纯娱乐外,电影的奥妙还是让有心人着迷,而在世界电影越来越融通的时候,看待电影的专业感受,期望专业透视的素养要求也随之增长。尽管大众已经自以为电影没有难度阅读,却实际上电影依然是一个需要特殊语言看待的文化产品,于是如何认识电影,和如何理解电影之间,就有所谓学问在内。不用说,作为舶来品的电影,在类型样式和思维独特性上,我们还颇为喜欢欧美经典影片,在一个个影响着电影史的佳作中,当年如痴如醉的感觉弥漫全身。不过,好的电影在感知上却有名堂,文化解读正是大众的渴望,这一本书正是汇集经典、分类剖解,点面结合,重在细部分析的出色读本。
本书的设计显然有利于归纳分解的落实。在分类的各自部分,都从类型的历史开始,告知认识方法和攻略,随之抓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最后还推荐50部影片作为丰富,一书在手,认识欧美电影精粹,为影像的素养提高做了很有逻辑的布排。
论及欣赏解读,不能不强调这里的实证检验和理性认识的结合。电影是一种实像的表现艺术,似乎没有文字深浅的限制,但读懂和理解却需要素养。比如本书开始所对于类型影像的历史概述,就是一种超越具体的历史梳理。电影类型的形成,自有其时间锻造的过程,其间林林总总的各式各样作品,分散在不同国度和阶段,给以串接,也是一个赋予类型理论认识的机会。读者看电影只知道其出色,但来源和承续的知识,却需要专家给予指导,显然,这一个概貌介绍需要功力,而让读者对于一种类型历史概貌的全盘在目,却是提高认识的一个必要基础。
接着本书设计的对于电影的理解的方法攻略特别值得赞赏,不同的电影,无论是歌舞片还是警匪片等等,都有其可以归纳把握的大致要略,因为创作的套路既定,则不同电影的特色发挥也就可以施展开去。观众对于一种类型构成的常用套路读懂了,自然在认识上也就可以贯通其它。看电影自然需要知道一种类型的基本路数,再去发现细致的展开,在不同时间、地点、民族的差异性,那种感觉就是影像素养带来的更深入认知了。
本书要害肯定是对于精心删选的重要案例的分析,每一部电影都是艺术家们集体创作的影像梦幻,其间的微妙和美妙绝不可替代之。如何感受佳片的特色,每一个人的观影感觉不会完全一致,但创作用意一定会有艺术逻辑,需要你去认识,而每一个桥段、细节的微妙处,却不是都可以被看到的,你可能放过或者忽略,而前后的呼应和交代铺垫,意味的深藏和挖掘,都是细部把握能不能被触及的要素。看电影不是简单的看,而是感悟。知识和美感积累之间,显然有高下之别。本书在对于经典影片的分析中,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放大运动影像后面的奥秘,探寻镜头和技巧之间的意味。通过自己的观赏经验,比照专家的分析,可以“看”到更多、也更为丰富的东西。其实,这一部分不仅是帮助你理解电影,还有助于认识影像人生,也一定会提高对于艺术精神的认识。
最后著者所围绕专题还开出更多的推荐影片,除了省却寻访的时间,也是串接这一类型,让读者更为宽泛的认识那些曾经有过不同国度和时间值得关注的类似作品,为求学者和渴望深入认识的人们提供帮助。
除了理解写作者的良苦用心外,还要强调,影像世界的魅力是一种阅历、修养和审美趣味聚合认知的东西。审美在这里起着重要作用,未必每一个人都喜欢所有电影类型,所以佳片有约的其实是你的心底的感觉;也未必所有电影的艺术感觉都可以被感悟到,因为你的心性贴切实有差别。正因为如此,不必强求向上的同一性,也同样要理解电影艺术家们创作的多样类型作品未必是投合所有人趣味。由此,寻求自己的喜好需要更为宽广的胸怀和审美多样性的培育,而看待电影作品的差异性,理解各自特点的多元,这才是欣赏为文化认同提供的精神气度。这样说,我们更为本书所提供的整合中的电影类型多元化感到兴奋,也要为各取所需时得以更为深入的理解电影而感到欣慰。
综观全书不难发现它的价值。显然这是一个学院派的认识路径,几位创作者孙宜君教授和王宜文教授,都是出色的电影研究者,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咀嚼案例,剖解形式,分析内容,把握精髓,由此移用到本书中,已经是驾轻就熟的经验了。实际上,在书中的各环节都可以看到多年认识欧美电影的心得所感与理性认识,自然有助于读者的跟进领受。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5-6届成员,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