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邹静之研讨会:诗性创作的哲理意味

(2014-11-20 21:29:45)
标签:

文化

邹静之

影视剧

文学

诗性哲理

分类: 文化问题

邹静之研讨会:诗性创作的哲理意味

2014年11月20日怀柔---北京文艺论坛专题研讨邹静之创作会,我主持影视论坛部分

 

我的发言概要——《艺术创作之精神文化内涵把握的价值》

 

  

我以为文学界认为戏剧需要回归文学,那么影视则需要回归情性——情性者,人之天然本色也,在技术主宰和娱乐兴盛之时,尤其显得重要。于是我们来梳理邹静之创作,无疑是时代所需的强调编剧的价值意义,从文学出发是尤其有意味的:文学中的人类想象创造的精神畅想,具有意味深长的力量,而延及到艺术的文化含量,是无论在话剧歌剧还是电视剧电影中的支撑,而实际上,对于人的精神情感表现,和命运性格纠葛是支撑。作为编剧,在邹静之的艺术创作的序列中,舞台呈现的话剧歌剧、屏幕上呈现的电视剧和大银幕呈现的电影,都其实是一个文学性的精神文化思辨的对象,这一强调是必要的,作为编剧的价值,是整体上构筑人的精神感触的范畴和构架,由此圈定艺术表现的骨架血肉,而情感性和诗意生发是艺术创作的必要色彩。而编剧显然出发点不是为了取悦形式架构的花哨诱人,而是解释在其中纠缠的人性矛盾、心理情绪和情感碰撞揭示。

自然,这是一个基点确立在何处的问题,艺术创作的技巧、类型把握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取悦和必然之间的差异就是依据的核心在对于人的把握。环顾不少文学尤其是艺术作品,津津乐道于满足受众所谓的娱乐需要而臆想赚取市场收益,在起点上已经是偏离艺术创作为什么存在的意义。我们在邹静之的创作中,似乎也不乏愉悦形态,这莫过于电视剧,作为大众娱乐产品,直接抓取受众视觉关注自然,但我们看到的《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已经不是历史传说中的模样,而是一个才智出众,也有情感复杂性而内心文人气性的文化人本质,爱恨毕露却机智圆融,斗法出人意料却总是进退自如,在大众眼里,他几乎是一个兼容包公之本性却又有魏征的护卫国家的忠诚和文人的憨厚。拿娱乐剧作来开题,是为了说明邹静之笔下的故事人物,具有的以人为重心的刻画心机,于是哪怕好玩婉转多变的娱乐故事,也不是狗血乱来和无边际的庸俗无聊。

偶然背景下创作的02年话剧《我爱桃花》,不说起源于三言两拍的选择,在构造上注重的意外早就的杀人,也就是人世间的多见的偶然 背后的心机表现。人的偷情和躲藏自然是常见人间的隐私表现,而在情急之下的误会却揭示出人心历史的表面和隐藏的动机,编剧玩味的是人难以察觉自己的心理和铸就大错的逻辑来由。创作触及深处人心从一开始就是作者思考的所在,至于有戏中戏的多样版本更是探索人心的逻辑起点使然。无论是电视剧还是话剧,总感觉作为艺术的诗意感觉激荡在其中,诗意不仅是抒发,而是激扬无羁而自由的思想个情感的徜徉。

回到电视剧,《五月槐花香》的难以名状的人世间情怀,在世道炎凉和始料未及的人际纠葛中,氤氲的是清淡入心的情怀关切,浓浓的则是悲欢离合的命运坎坷。在建基于人的古都怀旧般情态的生活故事中,作者的爱恨和对于爱恨的情感弥漫在每一个人物阅历中,观众看到的是叹息、期望和感同身受的精神激荡。这样的额电视剧找不到浮面的欢悦,也自然不是当下的故弄玄虚,但缓缓动人的故事和深深抓住情感激荡的情怀,让你欲罢不能的跟随而去,叹息感怀。弥漫的诗意是《五月槐花香》内在到形象的显著特点,而诗意是人的特有激情呈现。

至于电影的魅力,想想为了逝去的高仓健专门定制的《千里走单骑》,那个年代一对中日美好的环境中的情谊,就已经足以认定是艺术而不是噱头在影像中支撑着,事实上,一个老戏骨对于孩子的理解,和到中国寻访的故事之中,艺术的人性思考,以及人物自身思考所展现的社会人心的复杂性,都带来令人沉入的感悟。

2014年的《归来》对于文学原著的认真,却遭遇到时代文化两极的挑剔,这挑剔本身恰好说明市场环境和人们认知的矛盾性。但不变的却是编剧,这可就意味深长。但看看《归来》的栈桥夫妻撕心裂肺的奔跑却被残酷的暴打的场面,和后来妻子相见不相识的遗忘,却念念不忘书信的朗读,传统审美和心理悲剧的表现如此到位。认真的对待历史和心理历史的创作,依然是以中国人文文化亘古不变的要素。一个悲剧性的的电影影像,却充满着人间真情和诗意的散发,在命运遭际的那个夜晚屋里屋外的三岔口揣摩,在回归后的心理碰撞的空间气息中,在钢琴弹奏起的光影和乐音交织的氛围里,创作发自于人的情感诗意都可以触及。

什么是文化?就是围绕人的物质存在而呈现的精神文化展示,就此而论,邹静之的多样艺术创作,一直就没有离开文化活动的要害。我以为,思辨性的常态生活展示,心理挖掘人生的落脚点,情感抓取的独特,诗意不经意的流露,为人间生态的别具一格的描摹等等,就是邹静之艺术创作始终不弃的自然追求,而在这后面,正是以人为核心的揣摩、认知和表现的文化情味。这就是事态潮流多变,他的编剧艺术却总能闪现人间光彩的所在。

 

研讨会会场——

邹静之研讨会:诗性创作的哲理意味

邹静之研讨会:诗性创作的哲理意味

邹静之研讨会:诗性创作的哲理意味

 

研讨会戏剧部分别开生面的由话剧演员朗诵邹静之作品片段
邹静之研讨会:诗性创作的哲理意味

邹静之研讨会:诗性创作的哲理意味

出席研讨会的学院青年老师
邹静之研讨会:诗性创作的哲理意味

我主持部分的乘机拍摄
邹静之研讨会:诗性创作的哲理意味

邹静之研讨会:诗性创作的哲理意味

邹静之研讨会:诗性创作的哲理意味

最后邹静之致辞
邹静之研讨会:诗性创作的哲理意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