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0日下午1点30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三楼何思敬会堂,首创的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这是一个开创之举,对于亚洲电影为目标的研究,北师大开创局面

我的欢迎辞——
创设“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的设想
各位专家:
欢迎大家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为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的开启出谋划策。我们将在这一个新的思路机构中,一同迎接东方电影必然呈现的发展局面,也将为华语电影的新天地投注更为热切的眼光。
为什么要成立“中心”?我们认为:在电影已经是世界性的高科技投入而不断改变介质、转换表现形态、产生时尚潮流、影响文化生态的当下,电影更为展现魅力。互联网进一步容纳“电影”的生存领地,进而在微电影的形态下延展电影的视觉感官享受,并且扩大受众认知电影的价值。电影不仅没有因为失去胶片而萎靡不振、没有因为国别差异而阻碍传播,也没有因为匪夷所思的好莱坞扩展,而挡住各自的内容产品的发挥。同样,印度、伊朗、韩国、中国、泰国等等亚洲电影-----还在用各自的方法延续着电影创作的生动局面。华语电影的拓展也在市场上不断获胜。而电影既是地球村人们文化生活的相互联系的产品,也是梦幻无限享受的对象,在更大视野上来看待电影艺术文化,正是我们设立研究中心的一个初衷。
亚洲电影不只是抗衡好莱坞的最佳地域,更主要是这一个越来越具有独立气质、和吸纳包容中依然保持自身开放性的文化地域,富有特色的电影文化,在东方的整体氛围中,让电影这一集聚生活和理想形状的视听文化的迷离色彩格外具有魅力。其实电影其实不应该是为了抗衡而存在,也实际上不是阻碍梦幻的产物,电影就是现代生活越来越具有内心呼唤性文化!亚洲电影是具有吸纳包容多样文化,而依然自身健全发展的文化产物,以华语电影为一种标志的创作,在自身市场增长、吸纳港澳以及好莱坞韩国技术艺术经验基础上,已经成为具有巨大吸引魅力的所在。我们的研究正是建立在越来越具有地域文化包容世界的基础上,风光无限应该是我们设立中心的又一个坚实理想。
机构就是一种缩影,即确立研究性质对象,包容多样研究人才为努力目标,协同交流、定期研讨,向大众发布学术研究成果。我们相信在方家的共同努力下,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的思路一定会呈现出新的成果。谢谢大家。
全国和韩国、香港、台湾许多专家愉快加入研究中心,在京部分专家参加仪式

研究中心酝酿许久,为的是开拓具有重要影响和规模的亚洲电影新局面

与会的学生们

北师大研究团队成员


会开始前青年研究者分别对亚洲电影、印度、泰国等电影研究现状进行PPT概要介绍


青年研究者们



北师大外的全国专家




与会的学生们认真倾听

在以中心执行主任张燕和秘书长任晟姝团队操持下,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我们的团队成员

为成功奉献的人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