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2014届毕业研究生毕业辞

标签:
育儿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毕业季节学生毕业辞 |
分类: 学生交流 |
2014年6月25日上午全校毕业研究生广场照相后回到学院,举行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生毕业典礼。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我是2011级电影学的硕士生,周雪。非常荣幸,可以在这个专属于毕业生的典礼上与大家集体怀念一段时光、感谢一些人、铭记一些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14届全体研究生感谢艺术与传媒学院、感谢我们的老师,感谢三年来你们智慧的灌溉、深情的嘱托和笃定的信任与栽培。我们或许早已习惯在9月相聚,在7月离别,但这次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我们在心灵可以最敬畏知识又最崇拜思索的岁月里,来到艺术与传媒学院。她教我们理论不需要迷信权威、教我们专业技能从来不是枯燥无味,她酝酿了这么多不平凡的老师和他们真诚又昂扬的才情,只为在我们最应独立思考的年纪里陪伴我们接近真理。你忘不掉自己与某个尖深的观点共鸣过、悟透了某个深奥的学术概念,你忘不掉课堂陈述之前的准备往往通宵达旦。你渴望过老师的青睐、你有过自己独到的专业见解、你的真知灼见惊艳过四座。你长成了真正意义上既理性思辨又关怀人文,执着不息内敛含蓄的艺家人。你或许忽然明白,这三年所有的思考和启迪以及获取知识的渴望与技能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就这样,艺术与传媒学院有了你来过的记忆。
我们在青春可以最华美葱荣又最彷徨不安的岁月里,来到艺术与传媒学院。少有哪一级毕业生可以亲历如此集中的盛事记忆:2011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年;2012年十八大、建团90年、北师大110周年校庆与十二次党代会;2013年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走过又一个新的里程碑。或许在多年以后,我们对于这一切回忆都将烙上印记,2012年学院迎来了她的10周岁的生日,记得各专业齐聚为她拍摄献礼短片,记得美术设计系为她精心策划新装,记得音乐舞蹈系为她辛苦集体排练,记得庆典前一天所有人的彻夜未眠,记得她所有的感动与骄傲。她用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盛赞了我们的青春。同时,祖国频发的灾难,也深深锤炼了我们11级艺家人在伤痛中传递爱与关怀的力量。我们集体凝重地祈福、默哀,捐书、捐衣、捐款,你一定参加过一个学生活动,它与心系灾区有关。你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命运的不测,在大悲里敬畏、在大爱里珍重。我们的性格里或许因此生出了更强烈的忧患、担当、还有爱。就这样,艺术与传媒学院有了你来过的记忆。
我们在生命可以最坦诚依赖和最安心动容的岁月里,来到艺术与传媒学院。在这里,你或许遇到过一位恩师,他不动声色用心培育你,鼓励你回归内心真诚的自我,用人格魅力感染你,引导你生发出最坚强的执着,引领你不断自我反省和自我修正,于是你懂得了感恩可以唤起的能量。你或许遇到过一位伯乐,她从人群里一眼识中你,用长篇长篇的短信鼓励过你,用爱温暖你,用意外的问候融化你。你一定有几位舍友,你在她们面前大大咧咧、疯癫喧闹,有时又蜷缩哭泣、阴晴不定。她们会无条件包容你的纠结、享受你的犯傻,宽容你的任性,你甚至在想,以后住的房子里不会再有这些人时,便低头不语。你一定有这样几位挚友,与你在一个课题里浴火重生过,与你在一次合作中相互信任过,与你在损与被损、照顾与被照顾中默契不断过,与你一起自习、一起洗漱、一起叫外卖、一起旅行,你们聊人生、聊理想、聊未来、也聊八卦、聊讨厌鬼、聊男孩儿女孩儿。就这样,艺术与传媒学院有了你来过的记忆。
你或许丢过自行车、丢过学生卡,甚至不止一次,但还留着开学第一天傻笑的照片。你或许跟教九大叔道过谢,跟红薯大妈聊过天儿,跟学院的某个女生表白过,或者有个师哥成了男朋友。你或许没怎么复习就上过考场,在蛋蛋上讨论过十大话题,喜欢图书馆某个特定的研究间,早上六点起床为了一张大影节闭幕式的入场券,抱怨宿舍没有空调还讨厌公共浴室。你或许偏爱学五二层的水煮肉片、合利屋的牛肉蛋包饭、西北的麻辣香锅,或是北门湘乡的外婆鸭。
你曾不止一次被人请教什么是艺术,你无法忍受冬天在501上课不开窗的味道,你在数媒教室做出过完美特效,你在七楼可以刷卡与亲爱的琴房独处,你在练功房旁有过一格自己专属的四方,你在乱乱的小天地里设计出引以为豪的作品,你的笔法随着时间的沉淀而日渐苍劲,你云游写生将所有遇见均化作纸上之花。你常常看到郑哥在学院门口冲你笑却叫不出你的名,你常常在课间去小卖部慌慌张张拿一个面包,你常常复印忘的U盘都被放在电脑左边的窗台,你常常在一楼咖啡厅享受午后的读书时光,你常常收到班主任在微信群里的温柔呼喊,你常常去四楼院办找某邵姓老师咨询解决各种难题。
或许你曾在北国剧场办过影展、音乐会、系列演出,或许在京师美术馆曾有过你的作品展览。或许你曾是其中一员:团委、研会、支部、生活指导室或者大影节。身在艺家的学生团体才能知道她青春且才华横溢,不官僚,不做作,不虚假,只顾风雨兼程。“艺家人”这三个字既可以拆开又可以合并,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在“艺”术与传媒学院这个“家”里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人”在等着你。
说这么许许多多,只是想挽留离别的脚步。这个家,我们像绝不会离开一样地爱过她依赖过她,这里的一砖一瓦将铭记你我最熠熠生辉的青春年华。但人类已经无法阻止11级毕业了。我们要去新的学校深造、要去新的环境工作,我们将拥有新的角色、将被赋予新的责任,我们要把从这里习得的智慧与能力运用发挥,重新起航。少了来时的手足无措,我们不再抱怨、不再彷徨、不再耽搁、不再狂妄,我们要去创造崭新的社会的价值,并不忘实现个人理想。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无论何时何地,院训常萦在心。学院的惦念不忘,老师的恩情不忘,师门的手足不忘,艺家的精神不忘。诚如胡适先生所言: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我们将去奋斗、去爱、去创造、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努力让这个家因我们的未来而生出新的神韵光彩、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