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论电影《白日焰火》的意义

(2014-04-19 06:58:40)
标签:

中国电影

白日焰火

金熊银熊奖

文化价值

分类: 电影研究

再论电影《白日焰火》的意义

2014年4月17日下午,江苏大厦,关于《白日焰火》的专家研讨会
再论电影《白日焰火》的意义

    我的发言提及此前已经在光明日报发表过初看刁亦男导演《白日焰火》的意义分析,这里就不再重复的另外探讨关于影片意义的一些思考。                

     我说:《白日焰火》票房已经突破一个亿,无论相比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难以得到市场青睐一般状况,还是偏向于艺术趋向的创作和市场失落的历史而言,这一次的收获都值得夸耀。但显然还要看到,在这样带着光环却赏鉴起来一定有这样那样难度的电影,获得受众拥戴的收获尤其难得。

    无须讳言,看懂《白日焰火》的确需要智慧和一定素养,许多人不知道这电影有什么好,也属于正常,因为我们已经不知道什么值得期待。由此需要进一步辨析,围绕这一电影到底有何意义,再来做一点价值分析。

    有几个方面可以思考:就大的影响而论,《白日焰火》有几个值得分析的意义:

    1、破解了世界几大电影节近年缺憾的评定。近年中国电影疏离世界电影节令人忧虑,大略而言,从2003年到2013年的10年间,世界三大电影节中国电影并不凸显,比如,戛纳电影节我们有3次获奖,而最近的奖项是贾樟柯的《天注定》;威尼斯电影节10年来统共竞赛单元只有3次获奖外加香港的2次,具体而言是2006年的《三峡好人》获奖。而柏林电影节相对好一些,似乎有8次获的包括单元奖项奖机会,除了最近的刁亦男《白日焰火》外,之前有2012年的《白鹿原》,2010年的《团圆》,2008年de 《左右》,以及2007年《图雅的婚事》获得金熊奖等。《白日焰火》是日渐稀少而居然把金银都斩获在一个作品中的中国电影的荣耀。

    2、证明了新的一代电影具有的个体创造力。我们刚做完第五代电影的研讨,是因为历经30年第五代电影人依然在中国电影电视行业支撑一方,说明阅历和资格还在起着作用,这一代人的贡献无论如何估价都不为过。但不能因此期待而且忽略新人的创造力,只是现在的出道者是零星呈现,而个性分散。但他们尝试新的时代适应上各有千秋。没有了群体的创造却有一个接一个的独特作品存在,慢慢改编者影视景观。《白日焰火》的世界获奖和国内市场接受,证明新的一代将登上主流舞台。

    3、印证着中国电影走出去需要关注当下生活有质感的表现,哲学家怀特曾经说:真实的价值在于实践中!哲学如果不介入生活,本身将无法逃脱萎谢的命运。这是针对新生代创作难免自我沉醉而获得独特性,却一般纠结于大众生活趣味的接近而言。《白日焰火》和贾樟柯创作对于现实生活的注重,都获得世界电影节的认可,说明空说走出去的文化传播,其实是需要自身表现中国社会的扎实性来支撑的。直感就是真切的当下认识和表现,这在一般中国电影中相当缺乏。而在社会受众喜欢的大票房电影中多半弱智而平庸,虚幻的构造培育的虚幻的观众,何谈走出去?

   4、认识生活和思考人生深度本质上依然是世界电影认可的抗拒技术之上的另外一条途径。《白日焰火》之所以被人们认为趋向于艺术电影,是因为对于人生的思考明显,不是无聊喧闹而肤浅的创作。世界电影肯定不能接受我们大多人喜欢的无聊喜剧和庸碌欢快,因为明眼人知道那就是一个随口吃的冰激凌而已,几分钟后无影无踪。本片对于人性的角逐和情感的复杂性的思辨意义,是有点大众费解,诸如为何结尾白日焰火之类。但人们还是看到了价值。所以宁愿有思考的创作而不要贫弱无聊。尤其是技术高度呈现的时代,对于人生的表现,最傻的人是极力模仿高技术的表而缺乏内涵之里。对抗技术的其实是人心感受。

 

    上述论说后,我回到电影本身的价值来分析,就表现而论包括几点值得注意,这里只概要,改天再阐释:

    1、复杂叙事破解娱乐至上的启发;

    2、人生思考与市场适应性的结合必要性;

    3、人性角逐的意义是影像不可丢弃的内涵;

    4、跌宕起伏中的逻辑提升观众观影经验去除弱智呼应;

    5、电影是环境、气息和生活处境的复现,而不是平板的摄影展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