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电影节“法国电影周”举行

(2013-04-27 06:46:52)
标签:

大学生电影节

法国电影周

艺术电影

校园

分类: 电影研究



大学生电影节“法国电影周”举行

2013年4月22日《中国文化报》报道——

每年4月,恐怕是影迷们最为欢呼雀跃的时候,伴着刚刚苏醒的春天而来的各大电影节——香港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以及与电影相关的奖项——香港电影金像奖等,都在4月陆续展开。影迷们不仅期待心中的优秀电影最终摘得奖项,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机会欣赏到近年来一大批中外优秀影片,尤其是,影迷们是因为真心喜爱电影、喜爱电影艺术而关注电影节,可以说,电影节为影迷们创造了一段时光,以电影之名。

  与着重于产业化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不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自承办之初就秉承“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宗旨,成为展示校园文化和影视文化的窗口。电影节不仅着力推广优秀的国产影片,同时也为国外电影提供了一个展映与交流的平台。

  4月16日,“法国电影周”活动作为第二十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活动单元之一,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在为期4天的时间里为大学生观众献上了8部近年来获奖的法国影片。在能够容纳200多人的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每一场影片放映都座无虚席,很多学生悄然站在剧场最后一排,直到电影结束。

  参与大学生电影节与其他电影节感受最为不同的是这些大学生们对电影艺术的热爱,他们乐于吸收来自不同国家的电影文化,乐于感受国外电影所带来的情感表达,他们会在每一场放映结束后热烈地鼓掌,并且不会放过每一次与电影主创交流的机会。

  这样纯粹的电影学术与文化气息,似乎打开了电影作为产业之外的另一个新空间,让很多熟悉本土电影文化的观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电影。正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周星所说,长期以来,大学生电影节期望做到的就是:“逆转浮华喧嚣,创设文化品格”,在商业、娱乐之外,让大学生们看到更多的艺术影片。

  之所以选择法国电影作为此次电影节国外电影展映单元,是因为法国是电影的发源地,这也是已有20年历史的大学生电影节向法国电影的一次致敬。有人这样描述法国电影:法国电影是艺术、浪漫、高端的象征,在好莱坞的全球攻略背景下,法国电影已成为民族电影独立与抗争的象征,法国的电影节则成为世界艺术电影寻梦与追梦的天堂。

  看过“法国电影周”的开幕影片《再一次初恋》之后,会对这样的描述更为赞同。电影巧借浪漫喜剧讲出了一个狂想的时间穿越故事,看似不可思议的奇妙故事,却剖析出中年危机、狂野青春、爱情、亲情、友情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生活有可能让人麻木,让人迷失,但在电影里还有一次重返过去岁月的机会。很多大学生观众在观影中间因幽默情节而发笑,也有大学生在与电影主演交流时问到电影的真正涵义。影片的女演员茱莉雅·佛赫在现场向观众解释了这部电影对她而言最大的魅力:“痛苦、沉重、轻浮、暴力、温柔,这些能够同时并轻松地在这部电影中被表达出来,而且电影告诉我们,人生总有点未变的东西。”

  虽然我们并不熟知法国文化,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理解一部法国电影。令人感觉奇妙的是,我们有时候在一部外国电影中感受到的共鸣甚至比一部本土电影还多。这恐怕也是“法国电影周”活动举办的意义之一——在学习、观摩国外影片的过程中,反思本土电影文化的创作。周星说过,在严肃的艺术坚守开始向娱乐大众的轻松方向迈进,文化开始走向复杂与多元的当下,中国电影的根本还在于艺术文化内涵的坚守和艺术质量的把握。

  法国电影曾以“艺术电影”特色而闻名,但在好莱坞商业大片大行其道的今天,艺术电影的市场地位似乎颇显尴尬,更不要提中国那些商业味不够十足的中小成本电影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但总有一大批这样的导演,始终带着对电影艺术的热爱,将镜头对准现实生活、抚慰人们的心灵。

  在“法国电影周”开幕现场,法国电影联盟主席让·保罗·萨罗米看到在座的对法国电影充满热情的大学生观众,感慨地说了一句:“只要你们在看,艺术电影就有了存在的理由。”是的,常常期待电影节,能够以电影为名,为影迷们雕刻一段只属于电影的时光。

大学生电影节“法国电影周”举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