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星
周星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132
  • 关注人气:49,9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语电影”融合性的分析

(2013-03-27 10:46:29)
标签:

电影

华语电影

文化价值

分类: 电影研究

中国内地、香港、台湾。韩国等研究者参加的关于“华语电影”的研讨会,我首日第一个发言,其中第一部分:

“华语电影”融合性的分析

“华语电影”融合性的分析

“华语电影”融合性的分析

   

 "华语电影"之多地融合的意义呈现——

    华语电影的概念被深入和中国电影市场尤其是内地电影的市场规模息息相关,据美国电影协会(MPAA)年度(3月21日)正式公布。2012年全球票房收入347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6%,较五年前增长32%。其中北美市场收108亿美元,占全球总票房的31%。中国2012年票房入账27亿美元,在全球总票房中占比近8%,超过日本(24亿美元,占比约7%),成为全球第二大票仓。全球几大市场2012年电影票房:北美:108亿美元,中国:27亿美元,日本:24亿美元,英国:17亿美元,法国:17亿美元,印度:14亿美元,德国:13亿美元,韩国:13亿美元、俄罗斯:12亿美元、澳大利亚:12亿美元、巴西:8亿美元。

    这里,内地电影市场包含了三地电影所交融后的市场格局。

    华语电影从概念倡导到实际呈现已经越来越明显,“华语电影”的面貌已经成为我们可以谈论的对象。当十年前《卧虎藏龙》在国外热映之时,在内地却被误解或者不屑,但时至今日其带上明显的东方特色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它是不是华语电影和性质上的华语电影气质却似乎被开放的时代所接受了。

    华语电影重在华语外在表现语言和内在表现地域文化,以及本质上的中国人文化习俗情感表现等等,构成了对于西方人所认定的东方电影,和我们所亲近的本土创作基本面貌。其实华语电影的融合重在于两岸三地的影像创作情态的接近,与我们观赏市场上淡漠了地域文化差异的融合。

    简言之,华语电影已经在融合上大大迈进的步伐。但融合在什么层面上实现却是一个需要认知的问题。包括在市场上、制作上、人员交流上、文化习俗混同上、类型接近上等等都具有可资融合认识的基础。

    创作和市场这两个端点的融合似乎已经不成问题。

    当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攀上内地电影第二高票房之时,内地有史以来前几位票房中大众熟知的《西游》、《十二生肖》《一代宗师》等都与跨地域创作者相关。实际上,华语电影的内地、香港、台湾的不同程度合作已经成为普泛性现象。在评价上也是如此,某一个阶段开始,三地模糊地域电影的评奖曾经显得奇特,直到去年内地一个报道还有这样的语言:(本月24日,第四十九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举行!每年的金马奖都是华语影坛的一大盛事。今年更是有多位内地导演、演员和作品入围,除此之外老牌影星导演也会悉数登场。你对本次金马奖最有什么样的期待,请告诉我们。)而在近年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和内地电影奖所包容了多地合作电影已经习见不怪,(央视网消息:华语影坛的年度盛事之一,第49届台湾金马奖24日晚揭晓,香港演员刘青云和台湾演员桂纶镁分别获得影帝、影后殊荣。本次入围的36部影片有15部获奖。最佳剧情片最终被大陆影片《神探亨特张》斩获。)考虑到香港回归,而台湾依然不同,于是这一次议论纷纷的台湾金马奖评奖显然具有微妙意义。可以预期,华语电影的认可会超越归属“某地”电影的区分。融合趋势来自于市场需要所牵拉的创作需要,从必要硬性的介入到渐渐自然的合作与不动声色的交融,华语电影的融合趋向一定是一个比较主流性的创作现象。

融合的渐趋自然有时都超越了政府层面的政策调剂(比如内地和香港、和台湾的协约),但协约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在民间合作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才发挥作用。实际上,对于内地受众而言,地域的差异未必那样明显,他们早就习惯如此交融的创作,从观众对于票房的奉献到评奖开始的突破地域局限(金马奖的批评)到政府和电影人一直期望放开的合拍举动,华语电影真的具有华语意义的交融性。最近关于内地民营电影头牌的华谊兄弟监制的陈国富离开的议论不断,其进入内地的贡献不小,而华谊兄弟的多地电影人合作更是典型的跨地域电影创作的缩影。正向的合体已经不可避免。但显然到一定时候,求同的期望和求异的期求也必然开始碰撞。

    融合的意义在于是民间需要、市场撬动、政府促进和文化人心无痕渲染的结合。从绝对意义上看,华语电影是时运所造就的渐近产物,却具有自然演进的力量。而似乎可以说,内地在综合性主导力上具有优势(自然也可以说香港在市场和创作的主动力上显得积极,而台湾在不由自主的驱动和内地诱惑性上具有后劲优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