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3月号《当代电视》卷首语
电视人文精神驻足才是长远发展之道
尽管媒介更迭急速,但电视依然是最有主流影响力的媒介,然而就现实而论,电视的危机也越来越明显。2012幸好有《中国好声音》的文艺形态、《舌尖上的中国》记录形态、以及一些积极向上正能量的电视剧,更多人疏离者才回归了电视荧屏。这凸显的是文化判断意义!我们面对的事实,是整个中国影视文化遭遇的难题,即一股脑的市场取舍而市场指标的确不断发展,相较之,艺术文化的特色失落与文人担忧不已之间的焦灼难题凸显;同时,在实际呈现上,受众越来越热烈的拥戴娱乐轻松,却也越来越瞧不起电视的价值乃至于贬低电视文化的低端化;市场统计的上扬却和越来越多、也年资越高的受众人群收视掌控节目相关,与青年人远离电视投入网络形成对比;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高端认知的漠视已经是危机事实:白领看美剧、好莱坞电影兴盛,世界大影视节对于我们作品的待见度似乎不高,但大众主宰观赏的欢悦还在支撑着无论是娱乐电影还是庞大的电视剧集数,且源源不断的创造攀升数量。
文化的复杂性成为难以辨析的囧题。无视电视还是艺术文化的的长远建设,必然加速失势的步伐,必须将文化积累和人心存废作为影视的重要关联因素了!一时之需与长效精神留存、喧嚣娱乐与情感记忆财富未必都是合二为一的,由此,当下精神文化内涵的积累到了需要强力呼吁的时候。
在电视极力维系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抵抗新媒体抢夺受众、制造大众眼球关注度的时候,如何延缓伸展自身的领地,把持大众娱乐和社会传媒领先者地位,成为由不得选择的迫切命题。在谋取市场生存的当口,电视的大众娱乐性增强明晰可见,但文化意味的同步却难以察知。电视在自觉谋取屈就受众趣味上已经不余遗力,但偏向文化自觉的努力远远不够。从主流机构朝向市场趣味的迁就,到创作者不由自主的取媚大众趣味的不尽合理,我们看到的受众和新媒体时代的青年群落所代表的文化选择拉大距离。呼应时代大众的要求绝对不错,但看到原本应当被暗中奉为上宾且具有媒介影响力的电视,却在文化上自降身价一股脑随俗而行,成为我们不愿但不能不正视的现实。
影视如果在文化上走偏其国家主流媒介的价值将受到影响。必须端正看待现实娱乐消遣和文化立场的辩证关系。
如同科学和艺术是相互映照的两个人类需要的对象,似乎相互差距很大,但行家们一致公认在最高层面汇集的科学和艺术高度一致。同理,电视的社会真切记录影像观和艺术表现镜像也似乎是一体两面的电视生存景象:电视新闻和深度报道的不断切近事实和深入内里分析,就彷如科学一般,极力要探入客观的社会多侧面;而电视文艺、电视剧等艺术需要不断满足人的愉悦精神期望需要,就是艺术的情感一面,需要不断挑逗、贴近和挖掘人们的精神幻梦需要。电视在文化含义上汇聚了现实表现的客观性和艺术表现的梦幻性的意义:都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不是肤浅的消遣娱乐!进一步说,影视无论如何取悦市场和观众都可以理解,但是不是在真诚创造和心怀创作作品的严肃性精神生产才是判断核心。问题正在此,献媚庸碌以为满足受众、山寨走红以为是捷足先登、屈就流行以为赶上潮流、取悦政策以为是定海神针等等,却丢弃了出自于生活体验的艺术凝缩,必然被文化历史所看轻。
回到开题所述:《中国好声音》的文艺也还是仿制但高端追求才有了出人头地的吸引力。《舌尖上的中国》还在吃的娱乐上诱惑国人,但已经精致而别具一格开拓,积极向上正能量的电视剧还难以长远留存却超越了婆婆妈妈而动人。我们强调文化正在于此:电视的意义不仅在创造镜像的事实和情感观照对象,也不仅要为新媒体培育成熟的影像表现资源,还在于自身为社会大众提供尽可能全面的社会观照景象和艺术存留,电视在文化上尽心竭力才有更长的生存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